前几天听做留学中介的朋友讲件小事,她送一个小姑娘到英国上高中,到达机场后预定接小姑娘的校方人员却不见踪影,姑娘独自在机场等了四小时。16岁的年纪,独自一人的异乡,心里一定惊惧恐慌极了。想起大一时的寒假,买不到回家车票的我拖着哭腔打电话给老爸,当时只剩满心慌乱,别无它法,那些心里预演的有关独立女性的潇洒脚本瞬间消失殆尽,只剩一个空荡荡的脑袋和惊慌慌的小心肠。
说起来真的好玩儿,随着年龄渐长,心里的恐惧其实并没比儿时少掉几分。相反,担忧的,害怕的,反倒徒增不少。唯有一件值得庆幸,在我琳琅满目的恐惧货架中,我不再惧怕一个人生活,它成为基本技能一件,可以需时取用。
一人生活不过由几样简单的经验组成。诸如,初入住新居,水电维修工、开锁匠以及其它工种师傅的联系方式要记好,生活起居,琐碎杂乱,说不定某天就需要专业人士的协助,提前掌握可靠的专业人员的号码,不仅解燃眉之急,也比真遭遇尴尬时,在大街上现抓人来得安全。
饮食起居切忌囤积,水果蔬菜,蛋奶鱼肉一应物品真没必要装仓似的购买,冰箱里堆积如山不仅造成浪费,也会逐渐沦为微波食品的天下。只买三五天的份量,不仅保证常吃新鲜应季的食物,也变相逼自己常逛超市菜市,沾点生活气息总好过闭门修仙的“脱俗”度日。
还有就是,照顾好自己,不让疾病有机可乘。生病时,独自跑去医院输液打针显得悲壮,为此事烦扰朋友也有些不体谅他人的忙碌。更何况此时最容易产生自怜自悲的情愫,思乡念家的情绪在此时会最浓烈,反倒惹得哀愁出来搅扰,照顾好自己,不是问候语,而是一人生活该有的觉悟,对自己的身体都不承担责任的家伙,也很难照料爱惜旁人吧?
每每回到家中,第一件事总是先弄出点声音来,多半是喜剧,《老友记》《好汉两个半》《IT狂人》以及《米兰达》都在其中,总归就是,笑声环绕房间,其实挺好,透着热闹。
因为常一个人走路、吃饭、听歌、观影,凡眼中所见,身边经历,就多了个机会先在自己脑袋中兜转一圈,不管是否想得明白,至少知道如何应对,也更懂得选择和决定的意义。
因为生性话痨又爱聊天,不得已时只好转向读书和写字,在书堆里和聪明、谦和、奇特甚至狡猾的人交谈,再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日久天长,竟成了一份馈赠,赏给我在何时何地都可独享的一份心安。
其实还有很多小诀窍我都尚在练习中,例如如何贯彻断舍离的生活哲学,如何多快好省的管理花销,怎样自律勤勉的学习提升自己,不过生活从来都是漫长曲折的路,既然独立勇敢不能一夜之间就来临,那么就耐心研习各种技能,不为遗世独立,只希望能够有臂膀承担该一人面对的责任,不去过分倚仗他人。
因为了解一个人生活的状态,所以更珍惜在人群中的宴饮欢饷,尤其是置身在投契友人身边,那些分享和沟通的言语,那些懂得和明了的感受,会让我觉得自己是被疼惜和祝福的家伙。也因为了解一个人生活的状态,可以安静的挥手道别,也不去过多担忧未到的明天。
当然,偶尔也有漆黑长夜里,突然坠落的孤单的眼泪,但都会把它当做闪耀金币,攒做成长的学费。毕竟,离群索居或是人潮喧嚣都只是一时状态,不太会持续恒久一世,比较重要的是,学着享受每一刻的状态,正如今日曾相遇的面孔,很有可能转眼就隐匿不见,似那转瞬消散的微尘。
关于生活,无论一人或相伴,珍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