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万众瞩目的关键词,热门词。如这热火朝天的六月一样热火朝天,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从上到下,从大到小,街头巷尾,各种媒体到处充斥着高考的话题。
有文章说现在中国人普遍可以分成三种人:参加过高考的人,正在参加高考的人,家里有人正在参加高考的人。很例外的是,我估计是第四种人,因为我不是参加过高考的人,连中考都没参加过,只是家里有人去年参加过高考。在这万众瞩目期待高考的日子里,作为第四种人也且作为过来人不识实务地给高考泼泼冷水。
看到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业放弃自己的工作,一门心思陪读。跟这些家长比起来,想想自己真真是一个很不称职的家长。纵观我对孩子的从小到大的学业和教育,我都是采取树大自直的放养政策,偶尔还时不时在旁边浇浇凉水,唱唱反调。上学读书,是孩子你自己本份的事,自己本份的事自己做好。我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不做违法乱纪坑骗拐骗的事,不危害社会,自实其力就好。想上学,就好好上,我支持。不想上,就去自食其力,我赞同。高文凭不代表有高水平,高教育不代表有高教养。
据可靠完全统计,2017年的中国有940万学子、无数个家庭,等着用一场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知识确实能够改变人的命运,但是最终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或者说人生轨迹的,是他(她)拥有什么样的三观。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窃以为最重要的标志,是看从它那里走进社会的学子们,都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果一所大学培养出来的人多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么无论它名气多大、规格多高、排名多靠前,对社会又有多大的贡献呢?这个视角,也适用于对整个高等教育现状的观察。
中国古人向来提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重视深入思考,慎重对待生命。这对于一个追求卓越的民族,是不可或缺的。
高考,不是终点,而是人生的新起点。人生处处是考场,生活点点是学问。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不管在哪里,都可以收获知识、收获思考、收获成长。
什么时候高考话题不再如此让人津津乐道,不再如此火热重点全民关注,我们的高等教育可能就算真正走上正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