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看了下《欢乐颂》,不知道为什么看不下去。总觉得编剧呈现了一些东西,但也夸张了一些东西。他懂得人们的口味并尽力迎合,但用料未免过重而有些失真。
国产偶像剧永远拼不过韩剧,于是一堆描写现实困境的剧反而能另辟蹊径迂回取胜。比如近年来的《裸婚时代》、《北京爱情故事》,还有这次的《欢乐颂》等等。这类电视剧,展现了中国社会当下年轻一代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困境:他们,在大都市迷离灯火下惨淡经营自己的青春,在生存还是生活两者之间彷彷徨徨。
因为题材新颖,剧情反应了一定的现实问题,所以这类电视剧在收视上反而获得了成功。这和微信上某个反鸡汤体(或者说黑鸡汤)作者的路线极为相似。人们已经对玛丽苏偶像剧有了审美疲劳,一部反玛丽苏的《欢乐颂》的走红势在必然。
印象深刻的是樊胜美。我特别讨厌她的爱慕虚荣,但也特别同情她。她将婚姻当作一次跳板,将男人看作奇货可居的货物,左挑右拣,一件好衣服压在箱子里也旧了。樊胜美哭的时候还是蛮让人心疼的。这样一个美丽的女人,渴望更好的生活,有错吗?樊胜美不是女强人安迪,也不是富二代曲筱绡,把她碾碎了她也只是一个能力平平的小女人,男人,是她唯一的希望。
“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这句话应该是樊胜美的心里话。在樊胜美这个年纪,她需要的不再是爱情,而是一份富足稳定的婚姻。如果将男人比作发光体,那么她需要的不是太阳般炽热的男人,而是一个事业有所成、如同电灯一样持久发亮的丈夫。
有人说,女人的幸福是丝萝找到可托之乔木,也有人说,女人最艰难的问题便是面包与爱情之间的抉择。少年时候,每当开玩笑讨论起爱情重要还是面包重要这个问题时,当二者不能同时拥有的时候,年少的我们都声称自己只需要爱情、不需要面包的。那时候,我们真的是这么以为的。
后来知道有一种产于亚、美两洲的乔木,名叫面包树。树上的果子有着面包的味道,可以吃。多年过去,不少当年只要爱情不要面包的女孩们都忘记了最初的信念,她们开始渴望成为面包树上的女孩。她们希望身边的人,既能为她们遮风挡雨,又能让她们眺望远方。
樊胜美们爱钱胜过爱人,也并没什么过错。
我记得一个朋友生前说过一句话,“我发现能拯救我的不是爱情,而是金钱。”那是我觉得他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清醒最真诚的话。
金钱好比人的第六感官,没有它,你就无法充分地利用其它五个......你常常听到人们说,贫穷是对艺术家生活的最大鞭策。其实,他们从未体会到其中的讽刺。他们不知道贫穷使你多么小气。使你蒙受多么大的耻辱。它砍断了你的翅膀,像癌症一样吞噬着你的灵魂。人们并不要求巨富,只求足以保持人的尊严,不影响工作、慷慨、直率、自立。
我只想说,金钱的枷锁并不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