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选购窗帘,预计时间:从出门到返回家一个小时,结果花费两个多小时才搞定。
这才发现选购窗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上午,我和小妹直接开车去了家纺市场,去的第一家店面比较大,满眼望去上百款窗帘,各种颜色、各种款式,看得人眼花缭乱。没走几步,就在侧面一排的拐角处看到一块淡粉色镶嵌若隐若现花纹图案的窗帘,下面配有同色系流苏,整体看起来温柔、纯真又不乏灵动之感,还有隐隐退去的少女气,皆是我喜欢的风格。最后,因为价钱有点超出我的预算,只好依依不舍离去。
心里想着这才是选购的第一家,后面应该会有更好的,就满怀信心继续寻找中意的那一款。没想到选购了一个小时,却再也没有遇到喜欢的窗帘,那些款式不是太花哨、太贵气范十足,就是老气横秋、俗不可耐。好不容易再碰到一款有些喜欢的,但是和第一眼相中的那一款相比,就觉得有些逊色了。
眼瞅着大半个家纺市场要被我逛完了,可是依然没有买到我中意的窗帘。这个时候又累又烦躁,小妹嚷嚷着不想再看了,随便买一块好了。我却有点不甘心,一口气又逛了十多家,让我有些吃惊的是,我在后面的选购过程中不知不觉会把有些喜欢的和第一眼相中的那一款做对比。
到了最后,实在选购不下去了,只好决定买第一眼看中的那一款,因为其它所有看过的都被它比下去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回想了这一过程:
1.计划购买窗帘
2.去到目的地
3.众多窗帘款式中相中一款喜欢的却没有成交
4.想要找到更好的继续选购窗帘
5.在剩下的时间里看的若干窗帘均被第一款打败
6.返回第一款,下单订购
根据这个过程,我得出的结论是:在购买窗帘这件事上,我被一见钟情潜规则了。
话说,一见钟情,在男女情感里屡见不鲜,在对事物的选择上,也常常被验证存在。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善用它,相信自己的感觉,在刚开始就做出决定,却耗费时间和精力寻寻觅觅,最后绕了一个大圈儿,又返回到刚开始中意的地方选择呢?
我想,这或许就是人性的贪婪不知足吧。
既然这样,以后不管是对人、对物以及对事情的选择,我们就凭第一感觉,第一印象做决定吧,至少这么做满意度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这样做选择的成本会小一些,效率也会高一些。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