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很相信直觉的人,你可能一听就会觉得不靠谱,直觉看不见,摸不着,能信吗?
直觉这东西,能信,也不能信,因为它能坏事,也能成事!
一、直觉易误事
很多事情,凭借直觉,看似是对的,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我们细究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例子。
1、如果5台机器用了5分钟生产5个零件,那么100台机器生产100个零件需要多少分钟?
2、在一个湖里有一片睡莲,睡莲的面积每天扩大一倍。如果睡莲覆盖整个湖需要48天,那么它覆盖半个湖需要多少天?
直觉告诉我们,答案分别是:0.1元、100分钟和24天。美国研究人员把这三道题混杂在问卷中让10所大学的3000多名本科生解答,发现大部分人都凭直觉回答。但是直觉是错的。正确的答案分别是:0.05元、5分钟和47天。按答对1题得1分计算,这些学生的平均得分只有1.24分。即使是那些给出正确答案的人,往往也是首先想到直觉的答案,然后意识到这个答案是错的,才去找违反直觉的正确答案。
还有在查看雷阿伦和科比的职业生涯统计,发现无论两分球命中率还是三分球命中率,雷阿伦都高于科比,但总命中率科比却高于雷阿伦。
这个结果是比较反直觉的,一般人会认为既然雷阿伦的两分球和三分球都更准,那么总体也应该更准才对。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两分球和三分球在两人出手中所占的比重不同,所以不能进行直接的比较。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科比和雷阿伦都出手1000次,其中科比出手999个两分球命中460个,出手1个三分球命中0个,雷阿伦出手500个两分球命中250个,出手500个三分球命中200个。
那么科比的两分球、三分球以及总命中率分别是46%、0%、46%,而雷阿伦的则是50%、40%、45%。由此可以看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不具有贪心特性的,局部最优并不一定能保证全局最优。比赛中为了追求成功率当然应该多投两分,但不要忘了每个三分球比两分球多出50%的分数。
二、直觉能成事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在人生的某些关键时刻,直觉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也许是在你通过猎头认识了某人,而此人日后给你提供了一个重要工作机会的时候;或者在你经过一番积极申请,终于得到你想要的那个职位的时候;再或者,当你在大学里选修了某课程,而最后就是它改变了你的生活的时候!你知道的,很多人总是不善于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他们总是会抱怨自己怎么总是运气欠佳,他们总是说:“倒霉啊!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应该那么做的啊!但是我总是错过了。唉!”
就像我读大学的时候加入了学校党委宣传部下面的红帆网,在里面担任记者、编辑,从事新闻的采写和编辑,我当时并不知道会新闻写作对我以后的工作会有什么帮助,但是直觉告诉我,多学点东西总没坏处,我很认真,很努力地完成每一篇新闻稿。回过头来看,现在的工作却真的用到了我以前学到的东西,让我上手更快,少走了很多弯路。
三、用直觉做事
在生活中我们在交替使用这两套思维系统。例如,我们讲母语时,用的是直觉思维,而讲外语时用的是理性思维,所以不可能像讲母语那么流利。我们听到气象员用摄氏报出气温时,会直觉地感到气温的高低,但是如果听到的是华氏温度,就要用到理性思维了——美国人则相反。通过反复的训练,有可能让理性思维转化成直觉。例如,人们在学开车时,要靠理性思维进行判断,反应比较慢,开车时间长了,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一种本能,具有迅速的应变能力。
但是有时对同一个问题,直觉和理性思维会给出相互冲突的答案,而直觉往往能战胜理性,从而让人产生烦恼。虽然统计表明飞机是最安全的旅行方式,但是许多人仍然害怕乘飞机,直觉地认为飞机不安全。这些人乘车时并不担心会出事,虽然出车祸的概率要比飞机失事高得多。
虽然直觉对我们的影响如此之大,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影响因素较多的事情我们必须要依靠自己的理性思考,而不是仅靠直觉。
比方说,有些人热衷于炒股,他看到的是股票市场后面巨大的利益诱惑,而没有想到它背后潜藏的巨大风险。很多人买股票都是凭直觉,靠感觉,看心情,好跟风,没有进行过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没有进行很好地预估,轻则只损失手中的余钱,重则倾家荡产。
对于家庭理财规划,我们要有理性认识,要根据家庭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理财计划,理性选择,只凭直觉只会让我们辛苦挣的血汗钱慢慢流失。
所以,不能不信直觉,也不能只依靠直觉,要根据不同的事情采取不同的策略,让直觉为我们的人生选择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