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总是发生。
在这里,在那里。在此时,在彼时。
为什么用"事情"而非"故事"?我想,事情在没有长成故事之前,永远是一个人的孤独朝圣,一个人的单恋。
第一章 请坐在我身边
见她的第一眼,是在布鲁塞尔午后明亮的阳光下,中央车站旁边的跨国巴士站。
候车牌边人们百无聊赖地等着姗姗来迟的bus,她孤立在人群外,身旁是一只不大的箱子,双肩包,靠着玻璃墙,让我想到喜欢在墙角晒太阳的猫。
在欧洲包含过量紫外线的耀眼阳光下,她安静地独立,宛若四月天玉兰树枝头的花骨朵,不急不躁地等着花开。一身黑,优雅,显出一种成熟的韵味。后来我才知道,她才刚满二十岁,一个年轻到可以犯任何错的年纪。
出于第一次独自出行的些微局促,我感到一些紧张。放松,我不时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想想凯鲁亚克。
和她四目相对,紧张感更强烈了些。假装不经意地慌乱移开目光,扫视人群,马路,和蓝得让人想在里面游几个来回的天空。这种目光游离只是为了让她明白,我只是不经意看见了你,你对我来说就像马路边一棵树上挂着的一只风筝,是等待迟到巴士过程中毫无意义的消遣。
这像极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笨拙,无知,不懂得如何表达爱意,却要了命地重视那无足轻重的自尊心。
这样的把戏我又来了几次。有一次她甚至朝我微微一笑,仿佛看穿了我,又似乎只是出于礼貌,典型欧洲人的典型礼貌,节制,疏离,带着不轻易敞开内心的封闭,和小心维护你自尊心的善意。
距离感,亲近感。
欧洲是混合两种矛盾的地方。我从未见过能如此自然地将这两者结合为一体的人群。
可这个笑容足以让我失眠一个月。
车终于来了。
Amsterdam!
司机跳下车喊到。
"where will we go?"将话筒给观众,一只手将耳朵递给观众。。
"Amsterdam!"包围在车门处的人群齐声回应,脸上的焦躁被一扫而空。
真是个幽默的老头。
她远远站在队伍最末,也被逗笑了。
上车,走到车身中部,挑靠窗的位置落座,看着正往巴士肚子里塞行李的人。
当然,也有她。
人群开始像鱼一样灌入车厢。
一、二、三、四…
我旁边没人,大家却心照不宣地占领车身后段的阵地。
拜托,请坐在我身边。
她还在等着放行李。
每当有人经过,我便很是担心一阵——担心他们率先坐在我为她预留的座位上。
拜托,请坐在我身边。
她上了车,目光寻找空座。
拜托,请坐在我身边。
一米、十厘米、五、四、三、二…
谢天谢地,她没有像所有人那样走过我,和我四目相对:Can I?
Yes, please. 我用眼神回答。
藏起雀跃,藏起肚子里挣扎的蝴蝶和郁金香。
The best day in m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