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文均
乘以“阴德”,或除以“大恶”。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 不是真善。
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其德归厚。
有人问,有了正向心念、有了善良行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想更快地增福,可以吗? 当然可以,那就得积阴德了。
行善为人所知是阳善,为善不为人知就是阴德。
无所求地成就好事, 面对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视,心不挂碍,就是阴德。
阿育王立碑明令保护动物,美国林肯总统解放黑奴等,都是与乐拔苦的阴德。
古人的“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是积阴德;分粥赈饥是积阴德;筑桥铺路、凿井引水、点灯施茶、捐棺义葬、急难救助是积阴德;
功成不居、不称己善、 不扬人过更是阴德;见人危急、勇于搭救,顺手扶起楼下倒了的自行车, 将他人门口的垃圾袋提下楼,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阴德;
给人喜悦的面容,令郁闷者一笑解千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心、用心,让领导者安心、同事们欢心,这些都是积阴德。
积阴德就等于给自己的福报进行“乘法”。
《长沙市志》记载了“长沙近代慈善事业的开创者”朱雨田,他是国务院原总理朱容基的曾伯祖父。
他为人乐善好施,在长沙设保节堂、 育婴堂、施药局、麻痘局,置义山、办义学,并疏浚新河,赈济灾民。
朱家因为扶危济困,到今天仍赢得乡亲的赞誉。
积阴德是“给人”,但不为人所知,是“为人”但不为人所明,即f家所说的无相功德。
如寺院里以“无名氏”做功德者,成就的就是无相阴德。
当然,所谓“不为人所知”,并不是指言语上憋着不告诉别人,而是心里没有炫耀、得到别人认可等想法。
如果你表面上没有告诉别人,但内心非常想让别人了解,或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善行,甚至通过各种表情、话音等种种方式让别人感受到,这就不算是阴德。
积的功德是否为阴德,取决于你的发心。
如果你让大家了解,是为了给大家做榜样,激发别人的善行,并没有半点炫耀、傲慢,名利双收的意思,你的“为人所知”的善行则是更大的功德。
古训说:“立荣名不如种隐德。”创造好的荣誉、高的地位,不如培植阴德。
如明代袁了凡先生改变命运,不就是积阴德而来的吗?
要想在这一生改变命运,就看如何积阴德了。
反过来,如果你做大恶事,就等于给自己的福报进行了“除法”运算,很快就把福报销没了。
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顺利,没有福德, 则多遇困境,经常一筹莫展。
能量交换的等价原则
正知正见是一种能量,福报也是一种能量,能接受正知正见是需要福报的,二者是等量交换,即等价原则,你有多少福报,就会收获多少智慧。
换言之,你付出了多少,就会得到多少,超越你福报范围的东西, 你费尽心机也是拿不到的。
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上师传法给弟子,如不是功德具备的话, 上师也是犯戒的。
你有那个资格,上师一定传你,但是如果你没有那个功德,就免谈了。”
所以,即使你很好学,渴望听闻正知正见,即使对面听讲,也并不是所有的精华都能拿到,因为你福报不够,无法给出足够的能量,也就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回馈。
等价原则是宇宙最基本的平衡法则。
在世间,金钱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存在形式,你付出了足够的金钱, 也就付出了足够的能量,当然也就能交换回来足够的收获。
交钱了,你就珍惜了,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如果你既没钱,也没福报,那就付出你的真诚心吧!
真诚心不是头脑中的逻辑思维,不是显意识,而是深层次的潜意识,是身心灵的高度合一,是自性的流露。
因此,不相信正确的知见是福报不够的表现,你需要做的不是继续说服他,而是影响他去真修实干,等他累积了足够的善业,会自然生信。
总结:
人性本善,守好我们的初心、初善,德行的培养,来自平常的每一个细节的精进,若愿意去用心经营,必然是有福大德之人,向先进向全国道德模范学习,向真正的身边的榜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