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就被教导, 做一个听话的孩子,一个勤奋的学生,一个贤惠的妻子,一个恭顺的儿媳,一个奉献的母亲,总之做一个好人。
社会对我们的这些期望, 通过我们童年的经历、父母的言传身教、真实或想象中周围人的评判议论, 一遍遍地在重复中加强,直到深深地印入到我们的基因双螺旋中去;或者成为心理学中所说的无比强大、无处不在的 “超我 (Superego)”。
这些他人的期待,并不是发自我们内心(ID)的渴望(desire), 也并不是我们自由的选择(Choice)。
虽然,如果我们被赋予选择的自由,我们向往美好善良的天性,可能也会让我们义无反顾地选择走向同样美好善良的方向。但没有选择地被期待,失去自由的枷锁感,很可能会因为忽视了我们的本我(self),和我们与生俱来的精神胚胎,从根本上摧毁了我们发自内心的渴望、驱动力、意义感,而造成一系列的心理情绪问题。
完全顺从他人期待的生命,将只能是一个"为他人方便的存在”,一个“实现他人意愿的媒介”,一个被无数看不见的丝线所操纵控制的木偶, 一个自我浅淡、本真消失到接近透明的影子。
完全活在他人期待中的生命,不曾被看见,从未被抱持,难以得尊重, 更遑论得到真正的爱与自由。
完全活在他人期待中的生命,自然会讨好别人;自然会忽略甚至牺牲自己的感受和利益;自然会有很低的自我价值感;原本应该蓬勃奔涌的生命活力自然会被压抑、被凝滞; 创造力和幸福自然会从此绝缘。
完全活在他人期待中的生命,注定会成为一个内心匮乏、不能爱与照顾好自己的人。这样的人,即使在努力扮演“被期待的角色”,比如母亲,妻子,女儿,并在努力付出”被期待付出的爱“,那些爱都是血淋淋的,充满了她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怨念和攻击。 这样的爱,对接受者来讲,不是滋养,而是毒害。
完全活在他人期待中的生命,逃离、冲突、分裂、焦虑、控制与反控制自然会成为亲子或夫妻关系的情绪主调, 并在无意识中成就代代相传的情感悲剧循环。
一个深爱自己孩子的母亲,要努力改变这种让孩子“活在他人期待中”的命运模式,让孩子活出真正蓬勃奔涌的生命活力、创造力和幸福。 为此,母亲就要从自己开始,学会拒绝“活在他人期待中”;拒绝“”盲从”;选择“ 活在我自己的选择中”; 选择“聆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选择“尊从自己内心真实的渴望”。
一个人只有接受到更多、更饱满、更滋养的爱,并被给与最大的选择自由,才可以在这种充满信任与抱持的环境中,发展出最大的自我效能感、和最高的自我价值感。这些饱满滋养的爱可以来自他人、也可以来源于自己。
一个自我价值感高的人, 才能够真正懂得并接受自己和与他人的不完美,懂得欣赏并体谅自己和他人,活出真实的自己。进而在关系中,对给与和接受都可以处之泰然,懂得表达真实的情感、懂得拒绝、懂得划定并坚守疆界。而不是只知道单方面地过度付出、过度忍让、过度牺牲;以接受控制、失去疆界和自我空间的方式,去取悦讨好他人。
一个自我价值感高的人,在所有自身爱的需求都得到满足后,再给予出的爱,才是真正有滋养的爱,不会唤起受爱者愧疚或负罪感的爱,不占领道德制高点的爱,不因为自我被忽视而满含愤怒和攻击性的爱,最终才可能是不求回报、无条件的爱。
无论是夫妻、亲子、还是朋友间, 只有两个真实的、自我价值感高的人之间的关系 ,才可能是让人快乐有活力的关系,才可能是那种“因为彼此的存在而愿意成为更好自己”的滋养型关系。 而只有真正享受到这种健康、彼此滋养关系的人,才会知道如何识别并远离不健康的、掠夺性、或者病态依赖性 (Co-dependency) 关系。
所以, 母亲(节)的第一任务, 就是给自己选择的权力,选择“做一个爱自己的母亲”,活出自我,活出真实,活出丰盈、活出通透、活出滋养,活出真正蓬勃奔涌的生命活力, 活出幸福快乐的关系和人生。
而后,孩子才可以在我们的言传身教下,活出自己独特的精彩绚烂的人生。
祝大家母亲节快乐!!!
- 写于2018年母亲节,美国新泽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