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底都住着一个“安生”,只是最后都活成了“七月”。
安生,是自由与不羁的,是颠沛与流离的,做过不同的工作,去过不同的地方,无视规则与束缚,渴望自由,渴望爱与温暖。 七月,是温柔与美丽的,是安稳与舒适的,按部就班地走在既定的人生路上,甘于平淡地生活在出生的小城市里,拥有许多的爱与温暖。
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最后成为彼此心里无痕的烙印,成为彼此命里纠缠不清的结。 而“安生”与“七月”又何尝不是每个人命里的结?
去看《七月与安生》的路上,与好友在地铁里闲聊。好友突然说到她的表妹,一个“不听话”的姑娘,时时处处与父母作对。而好友则成为表妹父母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好友无奈地说:“其实,我并不想成为所谓的‘乖乖女’,只是不愿让父母担忧。其实,我们承担了太多别人的理想,承担了太多别人的期望,如果有一天,别人发现你不是这个样子,就会说:‘原来你是这个样子的呀,真是让人想不到’。有的时候,人言真的可畏,尤其是在小城市,而我们活得并不快乐。想想,如果我的姑姑知道我初中时逃课、去网吧通宵,还会这样夸我吗?我活成了大人期待的样子。”
想想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初中时,只因我是一个女孩子,突然有了诸多限制,再不可像幼时那样自由。妈妈常说,你是一个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样子。我不明白,为什么男孩子就可以爬树翻墙?为什么男孩子就可以放学时玩耍到很晚,为什么男孩子就可以调皮捣蛋?为什么这个社会对调皮的男生有诸多宽容?我不想做女生,不想被限制在条条框框里,总吵着妈妈给我买中性风格的衣服,剪短短的头发,和男生一起打篮球打乒乓球……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我上高中,我终于明白,束缚,不仅仅因为我是一个女生,男生也有诸多的约束,并不自由。
我不喜学校填鸭式的教育,不喜数理化。虽考进了重点高中,却并不快乐。高一结束时,我的数理化一片惨淡,不及格是常态。我想退学,不想学习这些无聊又浪费时间的东西,不想待在这压抑的环境中,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想看很多很多书,想去很多地方,想去学钢琴,想去学插花……那时,我整天都在计划退学以后如何独立而自由地生活。高中一年,带给我的是精神与身体的双重伤害。那时我睡眠质量极差,经常失眠,头疼难忍,胃痛不止。那时的我,不喜说话,不喜与人接触,中午总是一个人去学校旁边的书店看书。那时的我经常偷偷跑回家,然后让父母帮我请假。我说要退学,可是父母不同意,最终的结果是休学一年。而这一年里,家里弥漫的是无止境的药香,听到的是妈妈无力的叹气声,看到的是妈妈充满忧虑的眼神。很多时候,看着妈妈独坐在房间里的身影是那么无助与忧伤。我想我不是一个孝顺的孩子,而这一点点也在击破我内心的防线,我想我让父母难过了。我想,我该顺从父母的心意,让他们安心,满足他们的期待。
朋友说:“我每次听《以父之名》时,都在想你这么一个安静的姑娘听《以父之名》时会想些什么?”另一个朋友说:“你大概只喜欢周杰伦的慢歌吧。”在听《以父之名》时,我什么都没有想。我喜欢周杰伦的快歌,《懦夫》《龙拳》《同一种调调》《逆鳞》唱出了我内心的压抑。我热衷于灵异小说,当然别人都很惊奇,大概没有人会想到我是这样的。骑车时,我会骑得飞快,有种超越一切的快感。结果却吓到了朋友……我渐渐成为众人眼中的“乖乖女”,而我的内心总是有经久不衰的风呼啸而过,而我却没有翅膀飞翔,我渐渐学会压抑自我,我也渐渐没有了冲破一切的勇气,渐渐变得唯唯诺诺。我终变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电影的最后:七月对妈妈说:“我还是没过上你们想要我过上的生活。”妈妈对七月说:“女人在这个世界上,不论选哪一条路,都是很辛苦的。希望我的女儿会是个例外。”只是,没有例外,我们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漂泊着、颠沛着。
电影中的三个结局,让人恍惚,人生的可能性似乎很多,而未来的走向似乎就取决于我们一瞬间的抉择。但安生活成了七月,而七月就这样消失在生命的长河中。生活就是这么猝不及防,未来的路如何,有时也许并不由我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