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日 周一 晴
嗨,大家好,我是杺洳址嗨,欢迎来到我的简书空间!文字朴实,只为记事,若是有缘路过,不妨点赞留痕。
时光如水,每一滴都是精华;
生命如歌,每一曲都是天籁!
精彩之处,值得学习!
今天上午,合肥市行知小学的臧晓丽老师和二年级四班的孩子们为我们送上了一堂精彩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精彩之处,可谓多多,个人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教学相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做铺垫,学生的学为教师的教增光彩。整课教学,自始至终,臧晓丽老师一直是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感受诗歌里的形象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和情感之美。孩子们呢,则在这份美美的体验中,细细品悟,久久回味,及至课堂教学结束,仍然沉浸其中,恋恋不舍。
二、凸显要素!《敕勒歌》一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其语文要素是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升级版,具体为图文对照开启对学生的想象训练,仿照课文句式发挥想象说话,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为中高年级借助文字边读边想象感受自然与艺术之美奠定基础。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图文对照(形象之美),一个是想象说话(意境之美),还有一个是情感体验(情感之美)。我想,老师们都能够在臧晓丽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呈现的课堂表现中寻找到清晰的痕迹与进阶的线路。
三、紧扣文体!《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民歌的教学路径是怎样的?臧晓丽老师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先读再诵最后唱!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整堂课孩子们不仅读得很多,还读得很实,更重要的是读出不一样的感觉(竖版、去标点版、插入繁体字版、全篆书版)。这堂课最值得称赞的,当然是唱《敕勒歌》这一环节了,既实现了语文学科与音乐学科的融合,又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表现欲望,课堂气氛热烈活泼,教学效果突出明显。
四、勾连旧知!在引导孩子们关注“见”的特殊读音时,臧晓丽老师有意识地勾连了一年级学过的一句名人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董遇)。这样的勾连,实现知识巩固与完美过渡的同时,又有效地推进了教学进度,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此外,臧晓丽老师还在写字教学环节和理解内容环节也都应用了勾连旧知的方法。如,观察“苍茫”两个字的共同特点和书写注意时,孩子们就把自己之前学到的知识进行了完美地展现:有结构方面的,有部首方面的,有笔画方面的,还有占位方面的。
五、渗透评价!臧晓丽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孩子们进行自主评价。写字教学环节,当一个女孩在黑板上写好字的时候,臧晓丽老师没有自己进行评价,而是先后抛出了两个问题:谁来夸夸她?谁有好建议?有效评价的意识和方法,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孩子们。
其实,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到聚焦双新,落实双减,深入研读新课标,创设学习任务群,就一定能够打造出精彩的语文课堂,就一定能够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嗨,欢迎关注个人简书号“杺洳址嗨”!
这里是本人人生感悟吐露的窗口,
也是儿子日记习作展示的平台,
更是班级孩子交流学习的渠道!
“杺洳址嗨”诚挚希望您能长期关注,
并多多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