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日更999天】 绿叶青山香满路,垂芳玉桂才情疏
儿时,对于爷爷奶奶的回忆比较模糊,大抵是那个时候他们忙着劳作,无暇顾及我们的缘故。不过,爷爷是读过私塾的,懂包公,会三国,他给我唠叨最多的,就是长大了要像诸葛亮一样有智慧。我儿时的偶像,有两个,一个是花木兰,来自曾祖母;一个是诸葛亮,来自爷爷。
每当春节,爷爷都会领着我,揣着手,去挨家挨户看读对联。我学前之所以能认识那么多字,应该也和爷爷带着我读对联有关系吧。在我的印象里,爷爷是那种特别好看的人,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方方正正的脸,父亲和伯父的模样都比较周正,大概也是遗传了爷爷的好基因。
奶奶是个苦命人,从小母亲早逝,父亲再娶,她的童年就多了很多辛酸。母亲经常对我提起奶奶不容易的童年,说她在后妈身边长大,却还有那么开朗又善良的性格,真心不容易。奶奶能干,也爱干净,里里外外都是一尘不染。即使农村少不了烟尘,她的锅碗瓢盆都是盖着一层透明的塑料布。这一点,像极了我的曾祖母,曾祖母即使到了90多岁,也保持着隔天洗澡的习惯。
我还有个姑姑,是方圆几里都数得着的漂亮姑娘,她不仅人好看,还有一双精美的绣花巧手,我小时候,经常看着她飞针走线,用各色的丝线绣出春花满园,绣出蝴蝶翩翩。不过,我的姑姑比较薄命,30几岁就去世了。姑父到现在也没有再娶,他一个人把表弟表妹养大,表弟很有出息,考上了博士,也遇到了一个美丽贤惠的泰安姑娘,她是个医学博士,很温婉又独立的一个女孩儿。婚后第二年,他们就有了一对聪明的孩子。如果姑姑泉下有知,她该多么欣慰啊。
姑姑去世后,姑父经常带着孩子看爷爷奶奶,奶奶也经常给孩子们洗衣服、做鞋子,逢年过节,大事小情,我们大家彼此照顾着,就像姑姑在世时一样。直到奶奶八十多岁的时候,她那个时候已经昏迷了。母亲给我说起来,有一天,姑父去我家看奶奶。他摸了摸奶奶的脚说:“哎呀,嫂子,咱娘的小脚有点凉啊,赶紧烧火热炕吧。”说完,把奶奶的脚踹到自己怀里。母亲说,很少见像姑父这么好的女婿,虽然年轻的时候,也曾和姑姑有过矛盾,但是对待爷爷奶奶,是真好啊。
儿时的爷爷,还有很多很多的小人书,就在他土炕上面的书架上,我经常踩着好几个枕头去拿小人书。什么岳飞抗金,什么智取威虎山,什么七仙女……那些小人书,是我最早接触到的书籍。我经常撅着小屁股,趴在爷爷家洒满阳光的土炕上,如痴如醉地看小人书。慢慢地,认识的字多了,爷爷又拿出了一套包裹了一层又一层的线装书——《包公断案》给我看,书是那种黄色的透明的纸,墨印的字体,打开书,就有一股墨的清香。
爷爷很宝贝他的那套书,从来都是看完了就一层一层包起来,从来不让我带出门。后来,估计是母亲费了很多力气,才从爷爷手里借出来。因为,有很多个冬天的夜晚,我看到父母都抱着《包公断案》,看到很晚。
对爷爷奶奶印象比较深的时候,是在我读了高中以后。那个时候,父亲因为做生意失败,家里欠了很多债。我和哥同级,正是吃饭最多的时候,按母亲的话说,就是吃了石头都能消化的时候。一般情况,父亲都是把面粉拉到学校餐厅,换成粮票,我和哥平时就用粮票打饭吃。很多女孩子都是一顿饭2两的饭票就够了,可是瘦瘦小小的我得4两才能吃饱。父母总说:“没事,一定要吃饱啊,家里有的是粮食呢。”
可是,炒菜,我们是根本不敢奢望的。因为,对于我们每个月不到10元的生活费,炒菜,尤其是肉菜,实在是太过于昂贵了。不过,菜也是可以吃到的,而且很便宜,一毛钱一勺。那是学校附近的村民,从市场捡一些烂菜叶子,放在锅里煮一煮,加点盐,滴几滴油花,装进水桶,就可以没给学生了。他们往往用一个黑色的铁勺子,透过学校的花墙,连汤加水卖给我们。那时的盐水煮菠菜,是我最喜欢的美味,卖菜的那个女人,据说是学校老师的家属,我每次都会甜甜的喊她“阿姨”,时间久了,她就认识我了,所以每次卖菜给我,都会从水桶底下给我多捞菠菜。
我记得又一次,我实在是很馋油条了,口袋里又没有钱,我就拿着2两饭票问那个卖油条的黑黑老头:“可以用饭票换油条吗?”那个老头抬起厚厚的眼皮,结果我的饭票,给了我一根黑黑的油条(炸糊了)。我那是时一阵狂喜啊,拿着油条,一路狂奔跑到操场最角上的那可大树下,那是我的秘密基地,看着天空,看着树叶一片片在风中狂喜,我一口口慢慢品尝油条的香味……
也就是那个时候,每到周末,爷爷都会到我家里叫我和哥哥去他家吃饭,每次一进门都是奶奶精心准备的一大桌子菜。我感觉自己一进门就两眼发光了,还是蓝色的光,哈哈。基本就是跳上炕,玩命炫一肚子好吃的。爷爷奶奶则微笑着守在一边,不停地说:“慢点,慢点,还有好多呢。”等我和哥吃得肚子滚圆,爷爷就开始给我们讲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奶奶呢,一边补充说明,一边拿出给我们准备的炒黄豆、炸麻叶等小零食。
高二那年暑假,母亲身体不舒服住院了。父亲在医院陪床。家里割麦子的大事就落在爷爷奶奶和哥哥的身上,我呢,在家守着麦场,翻晒、装袋、运回仓库,一个假期就晒成了“黑孩子”。有一天中午,爷爷到我家给我送奶奶炒的菜,正赶上我和面做馒头。爷爷站在门口微笑着看我忙里忙活,和面、做馒头、炒菜。回到家,他对奶奶说:“难怪小嫚姑学习好呢,她干活那个麻利啊,真是利利索索呢。”奶奶后来夸我的时候,爷爷叼着烟袋锅子不停地笑。其实,哪一个出身农村的孩子,不是被生活“逼”会了十八般武艺啊。
后来,我读书、教书、辞职,父母一直想不明白,明明已经是本科学历,明明领导很重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为什么我说辞就给辞了?直到今年10月份,父母来我家小住,还在问我这个问题。其实,那个时候的爷爷,很懂我。他对奶奶说:“小嫚姑有志气,不想困在这么一个小地方,出去也好,见见世面总归是有好处的。再说,就凭她的机灵劲,错不了。”
我在老家教书那几年,爷爷也应聘了村后那条路的养路工,成了他引以为傲的“工人”,奶奶也荣盛“工人家属”,那几年,应该是爷爷的高光时刻。尽管已经70多岁,每次评选都能拿回镇上“优秀养路工”的奖状。那几年的爷爷,天天都合不拢嘴,奶奶也是。我那个时候刚刚学会织围巾和手套,就给爷爷织了一套,爷爷逢人就炫耀:自己大孙子是空军(堂哥),小孙子是公务员(我哥),大孙女好看(堂姐),小孙女呢,不仅是教师,还会织围巾和手套呢。
后来,我一个人到了济南,和爷爷奶奶见面就少了,不过每次回家,爷爷奶奶都会准备一大桌子饭菜,让我吃个饱。我考研那年,政治试卷特别难,考完了政治后,很多人都直接放弃了。我自己感觉也考得不太好,但是还是坚持考完了全部科目。考完后,心情灰灰的,挺沉重,甚至有了放弃考研,回家继续教书的念头。因为心情不好,也不想那么早回家,直到小年夜我都自己一个人呆在冰冷的出租房里。
那天,母亲打来电话,告诉我,爷爷几天前因为突发脑溢血,已经去世了。爷爷有一段意识清醒的时候,叮嘱过父亲不要影响我考试,还说,让我考上“进士”后,到他坟上放一挂鞭……爷爷一直认为,我所谓的考研,就像古代的考“进士”,是光耀门楣的大事。放下母亲的电话,我在那个冰冷的出租屋里,跪倒在地,放声大哭……
第二天早晨,我就回家了,带着从济南买的各种零食,一一摆在爷爷的坟前。
那年的考研,竟然出奇的顺利,我一向头大的英语,竟然考出了68分的高分(那年的分数线是51分),我顺利考取湖南的一所高校,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亲带着我去爷爷的坟头放了一挂长长的鞭……
爷爷去世半年多,奶奶就开始意识不清了。尽管伯父和父亲把奶奶放在温暖的炕头用心照顾,奶奶还是不久就追随爷爷去了。母亲说,奶奶意识不清的那半年,父亲很细心地给奶奶喂水、喂饭,还把各种好吃的用温水泡软,一勺一勺喂给奶奶吃。
现在,爷爷奶奶的小院子还静静守在那里,每年,父亲都会在小院子里种满瓜果蔬菜,院子的周围,是爷爷生前栽的树,如今已经有合抱之粗了……
2022年度写作营日更千字文第(319)篇2200字,累计44738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