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成长不能这样说

这几天单位有点忙,落下了好多事,集中补一下。边听边看罗辑思维罗胖每天的60秒说文,前几天有一篇叫"掉进去是挫折,爬山来是成长"。文不长先复制过来,再谈谈我的看法。


1.在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有一条沟,你掉进去了,叫挫折;你爬出来了,叫成长。

2.人在进入社会之前,已经装了一脑子的“是非善恶”这些主观的东西。进入社会之后,每遇到一件事,就是遭遇客观世界,其实都是对这些主观标准的挑战。

比如,遇到恶人,你是斗争还是绕开?

比如,你没做错什么,但是遭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这是对方错了,还是自己也有问题等等。

3.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总是不太一样,它们之间有一条深深的沟。

你陷在里面,那个感觉就是挫折;

你能把这道沟填上,爬出来,把新遇到的问题包容进自己的世界,重建了自我,这就是成长。

4. 成长没有好坏,它只是让你的世界变得更广大。

主、客观世界间的那条鸿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局”。想要突破并重建自我,我们都需要一点“破局而出”的勇气和智慧。


罗胖的许多观点和分析事情的方式方法我都很欣赏。但这篇60秒文不敢苟同。这段文含糊了许多概念,和比喻不当。我们对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及其相互作用是有定义的。查询并归纳如下:

主观世界是人的头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生理以及心理活动的总和。植物、动物、高山、河流等在我们头脑中的映像和人的欲求、愿望、情感、意志、目的、观念、信念、思维等等,是主观世界的不同存在形式和表现。

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它包括自然和社会两个部分,都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存在,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的统一构成客观世界。

人类通过实践及认识活动,将客观世界的内容转变为主观世界的内容。这一转变是一个不断深入和扩大的过程。

只有被纳入到实践以及认识活动中那部分客观世界为人类所接受和认识,并沉积、内化为意识才能转化为人的主观世界。实践从根本上制约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接触的范围,以及主观世界的广度和深度。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转换的基础和途径。

可以看出罗胖这个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太狭小了,其实他就是想说一个年轻人步入社会,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会碰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会有挫折感,和不断解决不断进步的过程。

且不说他把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只限定到人的欲求、愿望、情感范围内,还把实践这个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转换的重要基础和途径,说成是鸿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局”。

并说想要突破并重建自我,我们都需要一点“破局而出”的勇气和智慧。把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实践活动和在头脑中的应正过程说成挫折和成长,把主观世界不断转化扩展说得如此面悲壮。

社会关系人情世故也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认识它了解它,和我们认知新的手机功能并熟练的使用是一样的。有时候我们的畏惧感,就是被这些夸大其词的语言指导,而不敢前行。你说的这段话鼓励年轻人努力实践,接触社会呢?还是告知年轻人社会险恶,进入社会之前还要再重建一番,那之前他们都干什么去了?得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智慧才能破局而出。

看来人是不能太忙的,每日输出和日更真是考验人。尤其是你已经做出一定业绩,有众多的粉丝和关注时,有些观点是不能靠偷换概念和高大尚的词堆砌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