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想到的快乐的事情有很多,运动是其一。
1
小时候,我喜欢爬树。八九十年代的教育理念里,体育是不被重视的。尤其是矿区学校的体育课,几乎都是散漫的“放羊课”,所以90%的体育课,我是在梧桐树上度过的。
坐在梧桐树粗壮的枝干上,回望东边,远处的田野蓊蓊郁郁,一望无际的麦浪起起伏伏。西面,篮球场上男孩们在打篮球;女孩们则结伴散步,低头耳语;低年级的孩子们在追逐欢笑,躲在叶丛中静静地观察这一切,自有一份狡黠的快乐。
若干年后,美国小众文艺片《怦然心动》,我看了不下十遍,女主角对于梧桐树的喜爱,在梧桐树上观日出日落的壮阔景象,以及梧桐树被砍倒时她的伤心欲绝,我都感同身受,她的喜怒哀乐我都明了于心。当看到父亲为了宽慰她,画了一幅梧桐树的油画给她时,我潸然泪下。
当美好的体验被另一个人理解和感知时,它就有了更深层的价值和意义。
2
我也喜欢爬墙头。矿区是盆地,建筑物都是依山而建的,错层就像一级级高大台阶,处在最高层的是矿山医院,校园在中间层,于是因场地限制,学校的操场是一头大一头小的不规则椭圆。多年后,与现在学校的体育老师聊天时,他笑着对我说:“你们矿我去过,那个操场怪有意思的!”
最后一级是稻田,这些大台阶足有六七米高,由大石块垒成,但是缝隙处并不是紧密黏合的,有一些不规则的凹坑,正好给我们攀爬提供了机会,也就是时下流行的“攀岩”。
我们放学是不走寻常路回家的,除非是暴雨天,脱了鞋子,可以趟水,也有一份乐趣。否则我们都是翻墙到稻田,再绕山路回家。墙面上何处有凹坑可以准确搭手,放脚,我们闭着眼睛都了如指掌,所以无一起坠墙事件发生。想想现在的家长都低估了孩子的生存能力,保护的妥妥帖帖的,最后都长成了“巨婴”。
下了墙头,绕山回家,山林里的四季变化都尽收眼底,无论是春草萌发,雏鸟啁啾,还是冬雪静谧,万木凋零。大自然无私地给予了我最早的地理学、生物学、植物学的启蒙教育,所以至今我对它情有独钟,我仍保留着喜欢辨认各类植物的习惯。
我曾在春天里踏过一片草地,一条灰蛇从我脚边“倏”地闪过,它正在捕食青蛙,蛇游S型,以闪电般地速度追赶着猎物,青蛙蹦跶着逃命,蛇紧追不舍,青蛙最终难逃厄运,被捕瞬间那绝望的眼睛,我至今历历在目。弱肉强食,这是自然的生存法则,大自然给我上了一课。
3
我还喜欢打乒乓球和羽毛球。最初是在学校里拼四张桌子打乒乓球,后来学校砌了水泥台算是对我们的恩泽了。
常常天蒙蒙亮,我和伙伴们(大多是男生)就出发了,大战几个小时,杀球,削球,推挡,杀一个球的感觉可以用“狂喜”来形容。往往一直打到阳光炙烈,饥肠辘辘时才想起回家。
小时候的我的确像男生一样顽皮和好动,倘使我曾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习上,恐怕人生的轨迹也会改写,但是快乐肯定减少很多,长大后对幸福的感知力也会减弱,所以少年时的荒废时光,我是无怨无悔的。
如果说乒乓球是“自学成才”,羽毛球我算是“正规军”,在球馆跟教练学了大半年,动作还算规范,球龄也有五六年了。双打时,赢了球的击掌欢呼,输了球的捶胸顿足,一个个四十左右的年纪了,打起球来,像个孩子般地欢脱兴奋,那种快乐是不运动的人无法体会到的。
去年年中,因为高三课忙,我放弃了打球的时间,只在办公室做简单运动:平板支撑和哑铃。半年后,也就是年前,常常感到胸闷发慌,心情也日渐灰暗,做了心电图也甚无大碍。
是不是好久没打球了?于是随阿汤去打了场球,心慌现象神奇般的消失了。想想之前的症状,恐怕是身体已适应了长久以来的运动量,突然停下来就感到不适吧。
所以2019年,再忙我也不能停止运动,一周一次羽毛球,一次游泳。坚持把运动拾起来,在运动中感知生命的激情与快乐!
4
最近看了美国医学博士亨利的著作《明年更年轻》。亨利博士,被称为“纽约、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好的医生之一”,在曼哈顿做了二十多年医生,是进化生物学领域的权威专家。
书里这样阐述运动的意义:
进化生物学认为,人的身体器官是在几十亿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一万年前,每当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人类开始打猎、采摘野果,大脑就会对身体发出生长信号,人体所有器官便开始更新、生长;每当冬天来临,万物凋零,人类减少活动,生活压力增大,大脑发出衰退信号,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都降低到低水平,以便在漫长的冬季保住性命。
如今,现代人生活工作时间长,长期生活在高压之下,运动少,不锻炼,大脑便会认为冬天还没有结束,发出衰退信号,指令各器官进入进入冬眠状态;
现代人衣食无忧,大量摄入而很少消耗,大脑会认为这是过冬之前的储备期,加速把食物转化为脂肪。
现代生活方式很容易造成身体代谢水平下降,关键器官机能持续衰退,身体积累大量脂肪,体重超标,继而产生一系列的疾病。
有规律的强度适中的运动,科学饮食,控制体重,拥有乐观情绪是保持健康的正确途径。
所以,动起来吧!为了健康,为了快乐,为了在运动中遇见别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