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心理学”是吴瑞恩最早提出的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的核心理念是一个人当前的状态是由他或她自己坚信的念头限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心理学上的定义来看,他或她是一个人自己坚信的观念、概念的集合体。这个心理学主张的萌芽是在吴瑞恩还是个理论物理系的硕士研究生时出现的。
那时的吴瑞恩还在南方的一个一线沿海城市的大学读理论物理系的硕士研究生。在最后一年毕业写论文时,他养成了通过瑜伽和长跑来减压的习惯。在缓缓的、带有鸟鸣的音乐声中,吴瑞恩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他的瑜伽练习。在瑜伽课堂上,吴瑞恩是唯一的男性。台上的瑜伽老师用柔和的声音试图把学员带入一种冥想的境界。瑜伽老师让学员随着她说的内容在自己的头脑中展开想像,让自己感觉在那样的一种环境中,“平和自己的呼吸,放松自己的肌肉。外面传来清脆的、活泼的鸟鸣声。我们平日的思想约束我们,把我们思想上的负担放下,释放出自己的潜能,静静的感受自己的身体血液的流动......”吴瑞恩专心的跟随着老师的节奏来完成冥想。
在完成了瑜伽课后,吴瑞恩来到了跑步机前开始他健身计划中的跑步锻炼,坚持跑步让他感受到了身体上的轻松,也让他感觉到精力充沛,所以他一直保持了跑步的习惯。做为一个理科生,他把有条理的生活方式也表现在了跑步中。他会计划他每次首先以6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跑5分钟,再以7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跑5分钟,再以8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跑10分钟,再以9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跑10分钟,再以1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跑10分钟,最后每2分钟降一次速,一直再降到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后停下来。这次他一边跑,心里在盘算着半个月后和导师去美国出差参加一个物理学会议要怎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上的琐事。他还在想到美国怎么继续坚持自己的跑步锻炼。
半个月后,吴瑞恩坐了10几个小时飞机来到了美国的一个中部城市。时差让他在一个星期中都一直处于一种发烧的感觉中。新环境上的不适应,导师对工作的苛刻要求,语言上的障碍,让他在美国的出差生活压力重重。每天翻译物理学的论文的困难,让他觉得自己走到自己的极限了。
在休息时,他会到自己住的附近的健身房里,在跑步机上寻找自己熟悉的感觉,让自己放松下来。美国人民还是比较友好的,每次他跑完步时,只要旁边也有人在跑步,都会伸起拇指对他说一句“good job”或者“well done”。他听到后会觉得美国人真友善。在他的印象里美国人都是比较擅长运动的,而且像他这样的一个小个子亚洲人更是不起眼。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的体力也在思想压力中下降了。还是按照在国内的跑步计划跑,他觉得自己是咬着牙跑完的。没有了国内跑步时的那种轻松感。他因此还问了自己的一个在大学里当体育老师的高中同学,为什么自己跑步不行了。在问了他一些平时的跑步锻炼细节和生活状态后,他的同学告诉他,你年纪到了体力走下坡路的时候了。
最终吴瑞恩和他的导师参加完了物理学会议。他很快也回国了,思想上的压力也一直持续着。他在回国后又来到了跑步机前,又一次的把速度设置好开始当天的跑步锻炼。这时他突然发现,跑步机上的单位写着KM,而美国的跑步机上的单位是M。M应该是mile英里的缩写。他这时明白了为什么每次身边的美国人会向他伸大拇指了,因为他在美国的跑步速度是他在国内跑步速度的1.6倍。那些美国人看到一个亚洲小个子男人在跑步机上狂奔半个小时 。当他明白了这个事情后,他把国内跑步机的速度调高了1.6倍。但他没有跑完了,他被调高后的速度吓到了,他跑不了。
这件事情让他对心理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在他硕士毕业后,他转读了心理学专业。一个人的观念会限制一个人的能力的想法深深的印入了他的脑子;也就是说一个人之所以只能以12小时每公里的速度跑1小时,是因为这个人内心就认为他就是这个水平,而他在运动中通过不断练习提高了自己的速度,是因为他认为他可以通过不断练习而提高自己的速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