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文心》
作者:夏丏尊 叶圣陶
阅读:第二十六篇至第三十二篇 (70分钟)
类型:读书笔记
《文心》这本书读完了,这一遍比初次读较好些。第一次读,感受深,但未留下只言片语,也没有做读书笔记。当时觉得有收获,随着时间的迁移,那些收获自己也说不清楚了。
但第二次读,还是做得不够好。没有完全吸收到文章的精华,只在对自己有感想的地方记下笔记,不懂得,没有刨根问底。
好的书籍,绝不是读一次就完了。像《文心》这样大师级别的人写的写作指导书,常读常新。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阅历,读完收获也不同,在持续的读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欠缺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对不懂的知识要学会钻研,深刻理解,内化于心。
在《鉴赏座谈会》这一篇中,慧修谈到鉴赏的预备知识,我在教学中也深有领会。慧修说:“对于一篇作品,如果要好好地鉴赏,预备知识是必要的。作者的生平,作品的缘起,以及其他种种与这作品有关联的事件,最好能先知道一些,至少也该临时去翻检或询问别人。这种知识本身原不是鉴赏,却能作我们鉴赏上的帮助,不可轻视的。”
我在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也是这样去搜集资料的。去年上了一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对课的设计花费时间不多,关键在搜集作者生平资料,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作者的心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了解。对作者的遭遇及当时的历史有了全面的把握,再回头看这首词,思想上的认同感油然而生。上课的时候,也能给学生呈现出较开阔的视野,由于自己也做了充足的准备,就有一桶水倒给学生一杯水的充实感。
这也让我明白了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课前做大量的阅读,收集资料的准备是非常必需的。上课只是筛选出符合学生认知并能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在之前,当老师并没有让我有职业收获感,忙忙碌碌的过了一天又一天。最近心静下来,坚持阅读,对自我也逐渐有了清醒的认识。知道了庸碌原因所在,知道如何改正自己的行为,意识到了读书对日常的重要性。尤其是从事教育行业,不学习不进步,自怨自艾,戾气也会越来越重。
在物质横流的今天,我们最不缺的就是物质,精神世界的贫瘠才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让心沉静下来,阅读,思考,用书籍慢慢填补空虚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