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与他人比较的基础之上,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幸福和快乐难以获得,就算偶尔产生了幸福和快乐的感觉,也必然昙花一现,因为总有人会比他们更好。但残酷的事实是:所谓的成长,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不断把别人比下去的过程。如果自己被别人比下去了,那就是真真切切落实到自己身上的不幸,那种心情可想而知。
那有没有好的策略呢?借用几何术语的话来解释:单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长度;两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面积;三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体积。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个维度,每个人都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更不是一线的,有时候只需要转换一下思考的角度,就有可能发现新的突破口。国人关注奥运会已经32年了,32年前的金牌得主又能记住几个呢?大家当然都知道李宁和郎平,剩下的呢?其实他们两个都有一个共同点:在自己曾经做的最好的维度之外,另外开拓了一个甚至多个维度。在一个维度上,最多100分;两个维度上,哪怕各自都只有50分,面积已经是2500了;若是三个维度都有50分,那是多少?125000......注意:这些数字只是“意象”,并不一定能代表事实,但足够说明事实了。
其实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团队”。学习了编程就多了一个工程师,学习了演讲就多了一个市场部经理,学习了概率统计就多了一个数据分析师,每为自己多开拓一个维度,实际上就是为了这个团队添加了一名成员。拥有越多的成员,能够组合搭配的方案也就越多。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拿出的解决方案自然也就更多。笑来老师就拿了自己来举列:在新东方教书的时候,发音、词汇量、学历比他厉害的老师多了去,但笑来老师就用考试成绩、用大量的统筹方法论、用各种心理学帮助学生们提高效率和克服心理障碍,结果就导致常年在学生的评价第一;在应试教育里多一点鼓励,尽管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也可以用多维竞争获得成功;当你需要给别人解释问题的时候,运用的维度越多,对方能够理解的概率也就越大;哪怕背单词,不只是看着背,而是边看、边写、边说地背,一个维度变成三个维度,效果也会好上几倍。
凡事儿都是有成本,事实也证明:跨界成本越大,越有可能获得极大的利润,所以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不应该太局限于自己的领域,经常去寻找一些貌似无关的领域学习,但这并不意味:打造多个维度就是走马观花式的堆砌。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现有情况,规划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路径,如果暂时没有足够突出的维度,那就好好打磨自己的核心技能;如果已经在某一维度足够优秀,不要沉浸于已有的成绩,不妨换个维度去突破一下自己的局限,这时候,多维度的意义就会开始呈几何级数增长。
今日得到:
1,单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长度;两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面积;三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