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下学习导图:
买股票其实就是投资公司,一串串的股票代码背后实际上就是一家家的上市公司,公司怎么样,盈利能力如何,都可以通过它的财报来看得一清二楚。而通常我们会着重关注财报里的三表。哪三表呢,见下图:
其实就是利润表(公司赚钱能力)、资产负债表(公司资产与负债)、现金流量表(公司拿钱都做了啥)
三表到手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一家公司的好坏了。
下面我们一一分析,首先是利润表
通过上面可以看出,利润表主要有,净利润、营业总收入、营业总成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等组成。利润表里没有毛利润一项,但是通常我们会将其作为参看:毛利润 =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上表中的营业成本和“三费”:
其中比较引起误解的是“财务费用”,它并不是指财务部门的花费。
接着是营业利润:
注意: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是可以经过人为做高的,比如,增加营业外收入(获得政府补助、变卖固定资产)。
接下来我们看下资产负债表:
总资产有两种表达式:
总资产 = 流动资产 + 非流动资产
总资产 = 总负债 + 股东权益。
其实上面的表达式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总资产。
我们先从流动性来看下例子:
流动资产是一家公司懒以生存的血液。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存货、其他流动资产)
其中某些固定资产需要进行折旧,比如(50万的设备及其,可以使用10年,那么第一年该设备在固定资产里是50元,第二年为40元。。。依次类推。)
接下来我们看下负债:
下面介绍下现金流量表
这里我们会用间接法,在净利润的基础上来分析“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所有的分析都是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减的,注意,加上折旧摊销,是因为固定资产、生产性资产和无形资产我们在第一年就已经付出了资金,后面的折旧摊销只是为了让利润公平而已,所以要加回来。财务费用的之处为什么要“加”呢,因为财务费用是净利润已经做过减法了,在它属于筹资活动,在筹资活动里也会做“减法”,这样就多做了一次减法,所以要加回来。同样处置固定、无形资产和长期资产的损失,属于投资活动,也会减去两次,所以要做加法。
下面介绍下投资和筹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