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继承与发扬
《论语》为政第二篇第二十三章,原文,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意思是,子张问:“三百年以后的事可以预知吗?”孔子说:“殷代承袭了夏代的礼制,其所减去或增加了什么,是可以考知的。周代承袭了殷代的礼制,其所减去或增加了什么,也是可以考知的。若有继承周代之礼而推行于天下者,即便是三千年之后,也是可以预知的啊!”
为政以德,实施德政,展现礼乐文明。礼乐文明是德政的体现。所以为德政,必实行礼乐制度。而孔子对周礼是信心满满的,孔子认为周代的礼乐制度是很完备了,值得继承与发扬!如果坚持下去,天下流行,那么再过三千年,都是可以预知的,何只是区区三百年。
当然对于历史的发展,礼仪有所删减或增加,孔子认为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总得原则是在继承原有的基础上去发扬光大,而不是完全否定。孔子当时所处的时代,在他看来,已经是礼崩乐坏了,所以他要站出来,坚持周礼,维护周礼,继承周礼,传播周礼,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当然今天大约过了八十世,大家对周礼是没有什么概念了,尽管社会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我相信今天一些重新复兴的礼仪,应该还可以追溯到周礼。好的礼乐文明是值得继承与发扬。至于百世之后是不是还有,那真不好说。但如果我们仍然尊崇仁爱思想,遵循孔子的教诲,那周礼的文化,我想百世之后,应该是不会断绝的。
博雅堂主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