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进攻北京前,崇祯为何没有南迁?南迁会延续大明多少年?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时年33岁。三天后,他的尸体才被李自成的农民军发现。

在他的衣袖上,赫然写着:

朕自登基十七年, 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因失江山,无面目见祖宗,不敢终于正寝。

崇祯到死都把亡国的责任推到大臣身上,不敢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其实在和李自成的较量中,崇祯有多次翻盘的机会,都叫他错过了。而南迁便是其一,很多当事人及后代人都扼腕叹息:崇祯你为何誓死不南迁呢?

崇祯早就想过南迁

崇祯是个苦孩子,一辈子也没过上顺当日子。如果处在承平年代,他大概率能是一个不错的皇帝。但他自17岁入承大统,大明朝就处在两线作战当中,把他搅得焦头烂额,进退失措。

西北的农民军如同打不死的小强,打散了再聚,打败了就归降,过几天再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最终星火燎原。潼关一役,孙传庭全军覆没,护卫北京最后一道屏障门户大开。

而东北和后金的战争也以洪承畴兵败松锦,明朝退守山海关告一段落。

作为国家根本的帝都北京四面楚歌,举族“南迁”,成了挽救明朝的最后一线生机。在这紧要关头,有识之士纷纷献计献策,“南迁”呼声鹊起。

其实在这之前,崇祯早就动过南迁的念头。

据《明史.周后传》记载:

后性严慎。尝以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帝问之,遂不语。盖意在南迁也。

这个“家”指的是大明留都南京,作为崇祯信任和亲近之人,周皇后的话不能不对崇祯产生影响。

李清的《三垣笔记》中也记有“上以边寇交织,与周延儒议南迁,命毋泄”。周延儒是当时的内阁首辅,崇祯和他私下探讨过南迁。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志在灭明。李明睿等奏请南迁 ,崇祯单独 召见李明睿说:“朕有此志久矣 ,无从襄赞 ,故迟至今 。汝意与朕合 ,但外边诸臣不从 ,奈何 !”

在李自成主力进入山西时,崇祯曾对南迁事宜加紧筹划并作详密布置,如命左懋第往南京沿途察看水陆士兵舟马之数,又密旨命天津巡抚秘密准备三百艘运粮船停泊在直沽口待命。

此后,朝廷又多次商议南迁之事,可惜最终却没成行。

崇祯为何不南迁

一、反对的力量太强大

和主张南迁的声音相比,反对南迁的声音更大。这里面不仅有朝廷重臣内阁大学士陈演、魏藻德,更有来自宫廷内部和宫廷关系密切的皇家宗室。

天启帝张皇后听闻崇祯和周延儒密议南迁后,曾愤怒质问道:“宗庙陵寝在此,迁安往?”

张皇后虽是前皇后,但她在崇祯顺利继承兄长之位上出过大力,所以说话很有分量。

这些人的反对意见,崇祯不能不考虑。

二、死要面子活受罪

反对南迁的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动不动就搬出“祖宗”“宗庙”“社稷”“陵寝”来压崇祯,而这些又都是崇祯不敢正视,回答不上的问题。

崇祯是个爱面子胜过生命的人,也就是老百姓讲的“死要面子活受罪”。他明明想着南迁,却又怕背负骂名,最后不得不慷慨激昂表态誓死不南迁,“夫国君死社稷,乃古今之正。朕志已定,毋复多言!”

三、性格多疑,当断不断

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发现,崇祯由于早年不幸,加之长期处于不安和恐惧中,成为一个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者。

偏执型人格障碍者有如下症状:无故怀疑他人,认为他人要伤害自己,因此处于过分警惕与防卫之中。

崇祯在位17年,共轮换内阁大学士50人,这一数字达到宋朝130年轮换的宰相人数, 并且下令处死 2人(明朝共处死内阁大学士不过 4 人)。轮换兵部尚书14 人,处死 5 人。共诛总督 7人,巡抚11人。

从这些数字我们不难看出崇祯性格多疑,严苛狠辣。

由于崇祯皇帝担心日后群臣会以此来诋毁自己,让自己落得一个放弃宗庙和首都的坏名声。在朝堂上他始终不愿表明态度。

虽然朝廷有不少反对南迁的声音,但如果崇祯能“乾坤独断”,事情也好解决。他却想把责任推给大臣,“将俟举朝固请而后许”,但群臣也为名和利所累,导致他的愿望落空。

当断不断,贻误了南迁的时机。

四、误判形势,心存幻想

崇祯自从登基以来,京师曾数次被围攻,每次都化险为夷。他幻想这次和以前一样,只要京城守军多坚持几天,各地勤王的部队到了,自然会转危为安。

崇祯的判断不能说全错,吴三桂“勤王”的部队,只要京师的守军再坚持几天,也就到了。他没想到的是数万京营守军会不战而降,李自成农民军三月十八日下午攻破彰义门后,崇祯还指望李国帧派兵来救驾,太监告诉他,已经没有救兵了。

五、帝王心态作崇

因举族“南迁”通不过,李明睿等又提出了折中方案,奏请太子监国南京。兵部给事中光时亨怼道:“奉太子往南,诸臣意欲何为?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

崇祯不想做唐玄宗,大臣更是无言以对。

崇祯南迁会延续明朝命脉多少年

南迁在中国历史上是有成功先例的,西晋“永嘉南渡”和宋朝“高宗南渡”都延续了王朝百年多的命脉。崇祯抑或说明朝再不济,延续个四五十年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明朝和前朝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明代一直实行两京制,作为留都南京有一整套和北京对应的中央机构,作为明朝正统的崇祯一脉一旦南迁,可以迅速掌握形势,这也是后来的南明小朝廷不能相比的。

明朝在北方的统治虽土崩瓦解,但它在南方的统治还很牢固。江南的土地和人口作为后方基地也是明朝十几年战争中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京师在北方时,明朝腹背受敌,两线作战。现在也算抛掉了包袱,全力据守长江防线即可。等南方巩固,再伺机收复失地,未来可期。

具备如此优越条件,而南迁未成,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尾声

三月十七日,大顺军已兵临城下,这个时候崇祯竟然想到了南迁。他找驸马巩永固商议,巩永固说“晚了,人心已去”。情急之中,他乔装打扮想要混出京城竟没有出去,不得已,返回万寿山吊死了。

那位极力反对崇祯南迁的光时亨很快就归顺了李自成,他后来给在南方的儿子写信:“诸葛兄弟分事三国,伍员父子亦事两朝,我已受恩大顺,汝等仍当勉力读书,以无负南朝科第”。

你说这算个什么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233评论 6 495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57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831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1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1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70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82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5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0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97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76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2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0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91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3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6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