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段时间一直在研究、学习电商行业,我们团队深度服务了一家电商头部客户,电商行业使用日事清最重要的场景是“双十一促销活动”。我以前对电商、外贸团队工作情况一无所知,等听到他们使用execl表格管理“双十一”所有任务明细、通过QQ沟通进度、讨论的时候很吃惊(下面是部分截图,完整表单长达138行)。
用execl表格管理“双十一活动规划”需要表明:任务内容、详情描述、重要紧急程度、时间期限、备注、负责人等等。这意味着大家修改一次execl表格,需要互相传一下以保持文档同步,服务的客户一次“双十一”活动结束,execl文档就有十几版之多。
如果要就具体任务沟通,双方就会使用QQ(电商行业工作沟通中极少使用微信,这一点也令我诧异)交流,但是使用QQ交流特别容易被打断、信息很难回溯,工作信息也无记录。我们就跑到南京用两天时间把他们团队办公、协作场景全部迁移到日事清,今年双十一就是最重要的场景之一(为了防止商业信息泄露,下图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模板)。
我们和客户一起建立“双十一”总看板,然后在总看板下建立“整体进度”、“前期准备”、“运营”、“产品”、“客服”等多个子卡片,然后在子卡片中添加时间维度建立多条任务。
任务选定执行人、时间后自动同步到该执行人日程,如果是多人协作的任务可以在评论区沟通,做到信息可追溯,活动后可回顾总结。领导可以查看打钩(打钩表示完成)来看整体进度,可以通过点开具体任务查看任务详情,所有人的工作数据都实时同步。
和电商客户一起梳理过程中有个细节令我思考“看板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电商团队在双十一活动期间大横幅是非常常见的行为,无非是提升紧迫感、目标感,但是还有一个不算普遍的行为“有的电商团队会将双十一所有任务列到黑板上”。
“黑板”不是软件,就是普普通通的黑板或者干脆办公室的墙面,这和团队工作中大家一起头脑风暴把想法写到玻璃上的行为是不同的:他们是真的把所有任务一条条列到黑板或办公室上,就好像我们在本上做事件记录一条条列出的任务一样。
这个细节突然让我明白“看板”到底是什么、“文章”又是什么、“文章”中的“散文、议论文”等文体又是什么、“思维导图”等又是什么:
人类在“表达信息”的进程中已经开创了非常多的方式,比如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的内容表达形式-“文章”、少数人学会的内容表达形式-“思维导图”、“漫画”、“电影”、“电视剧”等等。
从“内容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讲,“看板”应该和“文章”、“思维导图”、“漫画”、“电影”一个级别,都是“通过特定的排列组合、框架表达信息”。一级分类“文章”下面延伸出“议论文”、“小说”等题材,比如说你想写今天发生的故事,就要用“文章”的形式来表达;“思维导图”这种表达形式偏向于想法“梳理”,比如说你在发散一项工作、向伙伴传递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表达;“看板”就是以多个维度成逻辑呈现的任务列表,比如你想做英语计划便可以通过时间、行动类别(单词、阅读理解等)来分维度梳理任务列表。
也就是说:“看板”是在你知道要做什么后,把所有行动统统分解成具体任务,而后依据几个维度来划分任务,以便执行时路径清晰。
这句话更直白点说:如果我们把“计划”当成“信息”的话,“看板”应该是这世界上最合适的信息呈现方式,无论是自己当成备忘、工作梳理,还是呈现给他人、互相交流。如果再往后延伸,所有的项目方案等都可以视为“计划”,只要是分解成“任务”,而后落实执行的信息全部都适合用“看板”呈现。
不管你是否用日事清,我都建议您现在尝试用“看板”来结构性表达信息,比如我就将收集的好书按照时间、类别(经济、互联网等)分门别类建立看板。这种信息梳理方式会引导你进入具体执行层面:考虑执行时间、考虑执行路径,很可能会影响你的思维方式,让你从不同的情绪提前进入到实际执行的思考角度。
啰嗦完我近期的小感悟后,再呼应一下开头:我为什么说日事清是世界上最符合中国人特性的“工作计划”软件?
一、我们所有人的“计划”组成部分全部来源于以下两方面:
1、团队规划
日事清既是团队协作软件,也是个人任务管理软件,如果你的团队正在使用日事清,那么团队中添加你的任务会出现到你的日程,你可以方便的从日程方向添加到你建立的“工作计划”看板;
2、个人梳理
日事清有很强的个人色彩,你可以使用日事清思维导图梳理工作思路,然后生成“工作计划”看板。
二、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强大的日程管理模块
“工作计划”是整体梳理,中国人甚至所有人都不适合在看板上标记、记录进度,而一定是通过看板分解计划成任务,任务自动同步到每天的日程。下图是日事清客户和我们的沟通,他和我们沟通完我感觉他说的非常对,我们以前是无法得到这样感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