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类似于物质决定意识吧。以前没啥太深刻的感悟,经过了四十五年的人生,对此论断深信不疑。
我出生于一个贫困的河北农村家庭。高中以前连县城b都没去过。经过初中三年及后来两年的初中补习生活,才勉强考上了县城的高中。从此,才有机会接触城市生活。
即便上了县城的高中,见识和经济条件有限,也没啥很上档次的生活意识和消费意识。那时候班级里不仅有县城的职工子弟,而且还有驻县城的中央直属企业的职工子弟在我们那里借读!
人家城镇职工的子女在着装、言谈举止等方面确实不同于我们农民子女。我们只有学习的份,越是人家家境好的同学,越善良,性格越好。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家衣食无忧,生活顺心。一般就心情不错,消费能力有,长见识。而且人家有机会进行各种学习。
不像我们农村家庭,一年到头在地里劳作,那时候农村基本没有工业和手工业,有限的农业收入,人们足于俭朴低档的生活,倒也凑合生活,没见过人家高档的生活嘛,心理没有落差,倒也闲适。我上高中时候虽然见识到许多城镇子女,但是那时候还没啥攀比和低人一等的心理,还比较馄饨,尤其着装,并没啥要求。
到了大学,学校属于全国招生的学校。全国各省市的同学都有,我开始看重着装,不过那时候由于没有相应的学问和见识,也还没成熟到买点质量和款式都上档次的服装,经济条件上的不允许,所以,当时还没太考虑。
后来参加工作了,到一个省属老牌行业,唉,大开眼界,人家好多家境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好的职工,确实比我强太多,我就像一只丑小鸭混进了白天鹅之中。
好在没几年就结婚了,丈夫是现役军官,我自己单位经济小资也开始变好。从那时侯起,开始衣食无忧了,不仅衣食无忧,有点奔小资的意味,生活消费文化娱乐开始讲究品味。我开始到大商场买品牌服装,不再买地摊货,丈夫也是农民家庭出身,后来靠自己苦干才混好的,后来有了经济条件了,他也开始讲求质量,品味。我是由于手里有钱工作清闲,经常买些书籍或者到市里国家图书馆借些书籍充电,他是开始晚上到休闲广场跳广场舞啥的,给老家母亲买些高档物品或者给些钱。尤其我那女儿,从出生后一直养尊处优,啥都消费好的。我和她爸又比较开明,果然,女儿的人品挺好。在宽裕的环境、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才有爱自己和爱别人的能力,客观规律在我女儿身上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周围城镇职工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还是没有足够支撑的经济收入,贫贱夫妻百事哀嘛。不光夫妻不睦,孩子也受影响,这也难怪他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
我这一家三口18年来属于一直比较经济收入优越的,所以才支撑着我们讲品味,学文化。女儿学习越来越优秀,我去年因意外至今赋闲在家,单位仍给发着工资,我得以悠闲的在家学习娱乐、练习书法、绘画、学习业务等等。
假设此时病休在家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少的话,闲情逸致定然没有这么多。
但愿各地城乡人民都各尽本职,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而后社会整体跟进。人民的精神文化素养在强大的经济实力的支撑下,逐步提升,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唉!我一介草民,木有能力,身体能否恢复都是个未知。以后之事,尽人事听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