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说家长要有质量的陪伴孩子,你没有陪伴我呀,连你自己都没有做到,还叭儿叭儿的给别人讲呢!”这是我的女儿在只有四五岁的时候对我的挑战。那是在几年前的时候,有一次由于家里没有人看她,我只好带她一起去了我讲的一个关于家庭教育沙龙的现场,她就自己在课堂上安静的玩。这件事过了大概有一周多的时间,我一直都很忙就对女儿的关注少了些,没想到我在沙龙上讲的关于亲子陪伴的话题被她听到而且收在心里了。当被女儿这样质问的时候,我既感到她的聪慧可爱又觉得自己惭愧和无言以对。女儿说得很对,有很多道理我们都懂得,可就是经常犯“光说不练”的毛病,一味的去给别人说教,而自己有时候却疏忽了。学了多少不重要,践行出来的才是专家。
身不在不是问题,心不在才是最远的距离。有些家长会认为,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就是陪伴。错!真正有质量的陪伴是心与心的交流,眼神与眼神的对接,如果是小一点的孩子还需要经常有肢体的接触和拥抱。如果没有上述这些,哪怕父母天天跟孩子在一起,那也只是和孩子同住在一个房子里而已,根本谈不上陪伴,更不是高质量的陪伴。
此刻邀请你现在回顾一下,最近一段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是否有过如下的情景:孩子在跟你说话的时候,眼睛和手一直在刷微信,要么是时不时的也得看一眼;孩子跟你分享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时你在一个劲的炒菜,连看都顾不上看他一眼,孩子学习的时候你在看电视;孩子让你陪他玩一会儿的时候你总说没时间等等……类似于这样的场景也许还很多,孰不知,常此以往,孩子就会感觉到父母并不关注自己而使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造成的结果,要么就是孩子有什么事都不跟父母说,等有一天孩子出问题时,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的人才是父母,到时就后悔莫及了;要么就是孩子的潜意识趋使他故意制造问题来吸引父母的关注。曾经我辅导过的一个青春期学习不好,还总给家里惹事的孩子说,父母每天只顾做生意赚钱,从不陪伴和过问他的精神需求。虽然父母满足了他一切物质条件,但孩子内心却非常的孤独,而父母还口口声声说是都为了他才拼命赚钱的。所以这孩子每天很无聊、无耐,也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同时也无心去学习了,净是做一些破格的事情惹事生非。因为只有在自己出事儿的时候,父母才会管他,哪怕是自己挨打也是一种被看见和连接。听到这个案例,做为家长的你是否会感觉到心有点疼呢。
董卿在《朗读者》中说:“陪伴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而孩子对于父母陪伴的渴望,正是这个世界上最需要满足和被温柔对待的。如果父母还不走进他们的内心,那你也许即将会面临一扇很难再打开的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