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极限》说,如果你看到别人身上有程式,说明我们自己身上也有。
我们不可能在别人身上看到我们自己没有的东西,外在的一切都是个镜子,反射出我们自己。我们看到别人身上有的,不论是好的坏的部分,都是我们身上存在的,所以我们每天不断经验的那些种种,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的机会。
今天我去参加一个会议,在会议现场需要选几个职务,我上台参与pk。在演讲的过程中,我的观点简明扼要,语速语气也很合适宜,然而后来我却没有选上。而是选择了旁边那位不论外形气质,还是讲话都不如我的伙伴。她胜出的关键点在于她足够想要,一直在呼吁给她那个机会,而我似乎表现得欲望平平。
从这个事情中,我觉察到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模式。很多时候我都不是那个敢于冲出来去大胆竞争的角色,因为我不够想要,看到别人那么饥渴地在争取,我就认为那就选她好了。生活里也总在做很多成全别人的事情,或许说得不太好听一些就是胆小鬼,怂包,不够自信和想要。所以就只能看着机会从自己身上溜走。
我也从这个事情中看到我自己的情感退缩模式,我不会是那个要去争和抢的人。总很佛系地认为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怎么抓取都没用。而往往很多时候,或许就是因为我的这种心态,也让对方感觉到我的不在乎和无所谓的状态。但我也转念想过,其实一切都不曾是谁的,也不曾有意义,我也只是从这个事件里面体验到这种有些“低沉”的情绪,也更加认识到自己就是这样的品种而已。
然而我也不能评判说这样的心态就是好或者不好,一切都只是刚好发生了而已。就如很多人会去评判内向的人就没有外向的人好一样。觉得大多数很会演讲,会左右逢源,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就是外向和圆滑,就会在社会关系里如鱼得水。然而内向者也有他自己的绽放,内向者也有很多的亮点和闪光的地方。只是我们习惯了用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评判他们而已。
今天我又更加了解自己一些,有那么一瞬间,我特别心疼自己。我心疼自己一直以来都是这样一个人默默地做着一些事情,从来不计回报;我心疼自己,有时候为自己想得太少,偶尔会觉得有些委屈的部分;我心疼自己,有时候不够狠心,对别人和自己都是。
回到家我收到一些伙伴给我的反馈,说我特别棒。那种由心而发,不带丝毫恭维和吹捧的赞美,让我特别感动。其实我也知道自己不差,只是真的不够想要,所以有时候做事情总是差那么一点点。特别感恩有这样的机会,让我看到我自己,更加认识我自己。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在这个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都是为了让我们看到我们自己,不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清晰自己,精进自己。所以,尽情地体验吧,不带任何评判无限制地去体验。享受无限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