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这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九九歌,今年的冬天,真正应验了这几句谚语。
记得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冷: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个个显得臃肿笨拙;河面整个冬天都结着冰,水库上的冰层结实得可以承载行人车辆安全通过;至于手呢,缩在袖筒里还觉得冷,需要妈妈专门再做个“棉袖”套在手上保暖——毛线织的手套起不了多大作用。
记忆中的冬天,总有几场大雪。初冬的雪很大,但持续时间不长,道路上雪水混合,泥泞不堪。隆冬时节的雪,像细细的盐巴,密密实实的,会造成路面结冰,厚厚的积雪经久不化。有时还下“溜冰”,现在叫冻雨,上学路上一步三滑,冰冷刺骨。即使立了春,也会有大雪降临,人们叫它“桃花雪”。遇到下雪天,除非上学才让我们出门,其他的事就要缓一缓。因为我们穿的棉鞋经不起雨雪,很快就会跳得里外湿透。打雪仗、滚雪球似乎也不大去玩,因为怕湿透了棉衣没有衣服可换。我们便趁着上学路上,抓几把雪花玩一玩,或者在雪地上画一些喜欢的字画。只要开始消雪,上学就必须穿上大大的雨鞋,单层的,脚在里面特别冷。
老家有条小河,一到冬天就结了厚厚的冰。晴天的时候,我们会跑到河边,用石头砸开冰面,每人掰一大块儿冰,放在干枯的草地上,用细细的竹筒对着中心不断地吹热气。吹出一个洞口,然后拿线穿起来,提在手里拿回家吃。有时冰太厚,一面吹不开,就翻过来继续吹,直到吹出小洞为止。这个过程中,难免弄湿衣袖,就悄悄地围到锅台边烤一烤,决计不敢告诉家长说自己手冷。
终于熬过了一个个最冷的冬天,我们不仅长大了,而且拥有漂亮的皮靴、羽绒服,每个人都有了足够的换洗衣物,家里还配备了暖气,再不怕冬天的严寒冻坏手脚。可我们发现,家乡的冬天居然不冷了!看不见冰,看不见雪,看不见冬日清晨寒颤颤的身影。曾有两年,整个冬天气温降不下来,闹得老家天池的“漏粉条”工作迟迟开展不了。
今年冬季,前期不算太冷。进入2018年,天降瑞雪,气温骤降。恰逢三九严寒,室外滴水成冰,道路上有积雪,有坚冰,增加了出行的难度,却也由此平添了冬日里应有的氛围。不信你看,一场大雪之后,街上行人没有减少,反而增加许多。无论老少,举家外出踏雪赏景的,雪中游戏的数不胜数。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滑冰,充满了惊险和刺激。玩得最嗨的不仅是孩子,还有我们这群怀旧的中老年!
好久不见大雪纷飞,好久不见冰天雪地,唯有今年得以重见。
三九天,一年中最冷的几天:早起出门,外面很冷很冷;走在冰雪覆盖的路上,需要步步留心。但冬天,本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