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记不得什么时候开始忽然就识字了,从看一些注音的儿童读物开始,后来渐渐可以看懂好多的字。记忆中阅读兴趣最浓厚的时期,是小学一二年级时候每天晚上妈妈总会牵着我的小手走过那一条古旧的石板路来到外婆家,大人们在夏日繁星下的大院里三三两两聊着家长里短,也有一两桌垒起麻将长城的,倒也热闹非凡。然而热闹与我无关,我总是第一时间钻进表哥的书房,仰视那高高的书架,表哥也知道我只是借读而已,便也放任我畅泳在书籍的海洋里。其实那时候的我对于稍正规严肃的书籍都读不来,最喜爱的便是学校常发的《第二课堂》,里边各种奇思异想的小文章常让我读得忘乎所以,后来多了一本叫《少先队员》的更是令我欣喜若狂,每每妈妈来小书房找我回家,心中总有万分不舍。
后来家里搬迁,我很少去外婆家了。可是年幼的我迷上了另一本读物《故事会》。那时候我总是奇怪为什么哥哥每个月总有零花钱买故事会,可是每当买回来,作为第一股东的他总享有第一时间阅读的权利,等到他有些内容不想看了,一般轮到姐姐看,有时候我耍赖会抢着书跑进厕所关起来如饥似渴的读每一篇精彩的故事,全然不顾麻痹的双腿。故事会是月刊,一个月只有一本可看,我拿到书后一般会先看最短的幽默笑话,再看自己喜欢的故事短篇,最后再看封面的中篇和封底的长篇。尽管我总是故意读得很慢很慢,终究还是会读完的时候,可那时候跟上了瘾一样,心中只有一个意念:我要读。于是同一个故事被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后来对杂志的小广告也下手了,在厕所蹲着没东西可读时拿起洗发水或沐浴露的包装纸一个字一个字的念。走在大路上就看各种招牌,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阅读瘾”。
后来被我发现了一个藏满宝藏的地方。我放假的时候就会蹲在二手书摊看书。那里不仅有故事会,还有故事家,今古传奇,知音,还有一些现在已经记不起名字的各式各样的杂志,甚至连军事题材的我也看进去了。地摊老板不干了,我只能掏钱买书,看完再卖给老板买别的,精明的老板设定回收价是购入价的一半,我也管不了太多,那时候的零花钱基本都砸在那个地摊里了。
直到现在我还都很有印象,有一天我在家里发现一本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的破旧的书。那本书没有封面,我还记得第一篇故事是外星小人侵略地球的剧情,还配了黑白的诡异画风的图。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一口气看完所有的科幻短篇,从此知道了这个世界原来还能这么天马行空的想象。后来那本书就不见了,犹如不知道它是怎样出现的一样,消失得就像从来没被我看到过。后来还发生了类似的剧情,这次的主角是一本讲述好多影视明星遇鬼遭遇的故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篇当时电视剧包青天的饰演者金超群讲述的小时候的撞鬼事件,可把小小的想象力丰富代入感强烈的我吓得不轻,同样没有封面,同样后来消失不见了。
再后来我的口味又变了。直到现在我都还不太相信以那时候的我的阅读能力究竟是怎么读完《二刻拍案惊奇》这半白半文言的巨著的。我只是对有趣的故事感兴趣,那时候我还没接触到四大名著,偶得此书上下两册,有时候读一页要花好多时间,不认识的字就猜,断断续续愣是给啃完了,如今还记得里边侠盗一枝花的故事。
我并没有接触到正统的列如金庸古龙等大家写的武侠小说,是我一个狂热的武侠小说迷初中同学带我入的武侠门,可是他本身是李凉的超级粉丝,所以我也莫名其妙的看起《杨小邪》来了。然而,我发现我其实并不是很感兴趣,至少对于武侠小说类来说,吃惊的发现来者不拒的我变得居然有点挑食了。
又一次的沉沦是倪匡的《卫斯理》系列,当时每隔几天就去旧书摊淘卫斯理全集,每一本都不愿错过。当时我每读完一个系列,都对倪匡佩服得五体投地。对科幻题材超凡的驾驭能力真真对那时的我震撼不小,尽管后来读大刘的《三体》时回过头看卫斯理觉得小儿科了,但毕竟这算是我的科幻启蒙,在我内心的地位仍然很高。
终于我开始读正统文学了。那时候读张爱玲《十八春》《倾城之恋》《沉香屑》,张口闭口“出名要趁早”“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爬满了虱子”,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念叨起“婚姻是一座围城,外边的人想进来,里边的人想出去”,读巴金老先生《家》《春》《秋》,读余秋雨《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读鲁迅先生《狂人日记》《阿Q正传》,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还有好多好多近现代文学家的大作都一一拜读了。有一个暑假,入手《红楼梦》,而后花了我整整一个暑假和接下来半个学期的时间啃完了,而等到读完时回过头来恍惚却只记得前五回的内容了。接着准备啃《西游记》被一开始大量不明所以的诗词打败了,没能坚持读完。《水浒传》是唯一只字未沾的,可能不喜那种江湖气息,如同武侠小说那样。《三国演义》是后来大学时期补全的,兴趣也并不大。
外国文学也加入阅读计划了。多少个夜里啊,我的床头都有保尔柯察金相陪,可我对高尚的剧情记不得多少,倒是他和冬妮娅的爱情令我魂牵梦绕,可能刚好是情窦初开时期的缘故吧(羞)。《茶花女》是第二本读完的外国文学,分不清是大仲马还是小仲马写的了,书里描绘的那种真挚的情感对我往后的情路影响甚大。最令我痴迷不已的当属《福尔摩斯探案集》,那时候才知道原来还有侦探小说这种类型的体裁,《演绎法》《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已经深深烙在我脑海里了,。我还记得那时候经常幻想自己戴着格子帽子叼着烟斗操着一口纯正的伦敦腔(雾)带着好基友华生来到命案现场,看一眼,眼轱辘一转,就已经知道凶手是谁了,事了拂尘去,深藏功与名。
对了,初中的时候我还饥不择食的看那些青春杂志,甚至对里边无聊扯淡的星座学说深信不疑,长大后的我想起这段不堪的经历真是好尴尬(摆手),哈哈。正式接触青春文学应该算做是《萌芽》里韩寒的《杯中窥人》。惊为天人啊,这家伙就是个奇才啊。《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一座城池》《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通稿2003》等等,出新书我就迫不及待的买回来拜读,我彻底沦为韩寒的脑残粉。直到如今,他成了赛车手,成了父亲,成了导演,我依然敬佩的是他作为作家的身份。那时同期还读了郭敬明的《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天亮说晚安》等,这些作品有另一种华丽的韵味,当时也确实挺喜欢的,多年以后《小时代》席卷神州大地时,郭于我也仅剩青春的回忆了。跟风读郭推崇的安妮宝贝,可把我弄得矫情得很,倒是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和《雨衣》像一股甘甜清冽的溪水治愈了我。
高一的时候我是学校阅览室的管理员,借着职务之便也看了好多好多的书。其中看得最多的当属每期的《科幻世界》,那时候对科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还自己着手原创了一篇中篇科幻故事,无聊时候写的几篇小短文也颇有科幻特色,这里暂且不表。
有阵子对现代诗产生了浓厚兴趣。北岛顾城舒婷海子的朦胧诗来来回回吟了无数遍,倒是读出了一些罗曼蒂克的感觉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生活:网”,“啊,祖国啊,我是你河边上的老水车”,“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足够那时候我的玩味把玩好久好久了。
高中时候的我们有个有趣的爱好。晚上从不去上晚自习,总喜欢从本校出发一路走到另一个高中再慢悠悠走回来,途中会经过一条河,河上有大石桥,桥上有放着流行音乐的音像小摊,而我们买了喜欢的磁带后会沿着河边的无尽的旧书摊淘书,都是年代久远的书,书籍腐朽的味道很呛鼻但却不排斥,价格很便宜,很受爱书的学生们欢迎。我记得有一回买了一本全英文读物回去用小词典一个字一个字的啃完,结果英文考试的阅读理解非常厉害,一度还被老师请上去介绍学习经验,我骄傲的说起你们啊,只要去买本英文原版书,用字典征服就行啦。年轻真好。
高中时期的尾巴我偶得一套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在高三紧张的学习气氛中不眠不休的读完,那时候才明白,这么多人喜爱正统武侠也不是没道理的啊,然而后来的我还是没读其他的武侠小说了。(如果黄易的《寻秦记》不算的话)。
想想大学时期,我有了另一种精神食粮,我的回忆里只剩下某年五一长假在图书馆看完了整整四册的《午夜凶铃》。毕业后,网络文学扑面而来。《蛮荒记》《鬼吹灯》《盗墓笔记》《明朝的那些事儿》,这些还能记得书名的都是用手机或其他手持设备看的,一度恢复到小时候的状态,只要有趣的网文都会看,但没多久我就都厌倦了。
后来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投身工作了,忙起来了,开始迷茫了,开始麻木了,找不到活着的意义,生活归于平凡,我心中的绿洲似乎干涸了。
直到我二十七八,我开始重拾精神食粮。我开始意识到一个人如果不能走遍全世界,至少也要能通过书籍的视界探索所有的未知。过去的我曾经那么热切的想要认识这个世界,那时候的我心中充满热忱,我张开稚嫩的翅膀拥抱我所能拥抱的一切,我如饥似渴,我饥不择食,我感谢我的那段青春疯狂的时光,真心感谢那个蹲在厕所坑里仔细看洗发水包装纸上的文字的小小的我,感谢每一个黑色的夜晚借着昏暗的灯光仍然啃食着一本本好书的那个我。
最近我读的都是一些成功人士的传记。说起来惭愧,当某一天猛然发觉到自己已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周遭的青年才俊一个个笑容灿烂的傲视人生,而街角平凡无奇的我仍然只是强颜欢笑,我是想通过阅读别人的完美光鲜的一生并试图同作者对话,想偷师,妄想顿悟,可我实在还是从心底看不起这样一个卑微的长大的阅读者啊。也许,那种只想要看到文字的最纯粹的冲动早就随风而远去了吧。
岁月如梭,过去的已是过去,生活的河流总是淙淙不息,就让我以书为伴唱着歌儿昂首挺胸的驭风前行吧!
寒风萧萧,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