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把书桌弄丢了》
小时候的书桌是泥巴垒的台子,和小学课本一样容易粉碎,早已毁弃了。
中学时候趴了好几年的黑漆三斗桌,是家乡解放时分的地主家的老物件,上面演绎过乡村少年的文学梦。离开老家后,桌子和文学梦一起丢了。
上班工作了,老父亲用黄杨木给做了一个两头沉,一直用着,把它又带到郑州,在上面挥汗如雨码字躬耕,写了百多万字的作品,或发表换稿费,或留存作记录心灵,书桌兼或是纪念父亲的物品,后来也不知被租房户给弄哪儿去了。
搬到东区后,朋友做了一个雕花书案,鸟枪换炮了,却很少使用过。主人晚间流连于酒桌上的时间多于书桌,被冷落的书桌倍显寂寞,桌面常常落满灰尘。
书桌曾经是一道风景,耕读传家的印证,但当下处境尴尬,甚至终将被替代。知识碎片化的时代,网络无纸化,书桌的文字书写功能一再下降,文化地位越来越低,年轻人已经把书桌换成了时尚的电脑桌,老板们则把书桌换成了巨大的老板台。
我们这代人,几十年间书桌已成了伴,不管用不用,见了安心。别人的眼里书桌是个物化的形式,显示着文化的存在,装饰空洞的房间;我的心里,它更多的是仪式感,一个精神的载体和象征,虽然读写作用减退了,但承载着厚重的记忆,具有贯通今古的情怀,若没有它心里便空荡荡的,有了它当可安放灵魂,不再走心。
多陪陪书桌,它成就了你我……
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