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节气,古人称“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这一天在天文历法上,是告别春天、迎来夏日的转折点,太阳行至黄经45°。有趣的是,立夏时天黑后观察天空,会看到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南——也是从正东算起45°的位置。
立夏属于四月的节气,称“立夏四月节”。中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蝼和蝈蝈开始鸣叫;二候,蚯蚓生,蚯蚓长从泥土中钻了出来;三候,王瓜生,土瓜开始发芽。
唐人元稹《咏廿四气诗·立夏四月节》写道:
欲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蚯蚓谁教出,王菰自合生。
帘蚕呈茧样,林鸟哺雏声。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
“仲吕”是古代音律名,大体相当于现代音律的升E调。古人认为天体运行、季节变化与音律有关系,有“孟夏之月,律中仲吕”的说法,所以“仲吕”成了四月的代称。而“朱明”则是夏季的别称,所以“仲吕启朱明”即“四月开启了夏季”。“蚯蚓谁教出,王瓜自合生”出自《逸周书》:“立夏之日,蝼蛄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王瓜是一种瓜蒌类的药用植物)
古代官方也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天子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迎夏”仪式,并指令司徒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仪式上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司夏之神的敬意和对夏粮丰收的祈求。
立夏后,气温会明显升高,炎暑即将来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所以农谚说“豌豆到立夏,一夜多一杈”。我国北方,立夏期间正是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的时候,夏收作物的年景基本已经定局,所以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立夏》左河水
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
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缠人。
从中医角度养生: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应从精神上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暴喜暴怒伤及心阳。
多食:低脂、低盐的清淡食物为主,多食用蔬菜水果。可食用清热利湿气的食物。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苦瓜、苦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