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披着一身白雪站在昏黄的路灯下等着她,约定今晚坐船离开家乡前往苏州。雪下的大了,白色的如棉絮般飘落,夹杂着寒冷,他裹紧身上的大衣,脚不停的跺着。不久,一个女孩的身影出现,她神色慌张的跑到路灯下,他看清女孩的脸,满眼的失望和疑惑。来人正是林家大小姐的贴身丫鬟,她塞给他一封信,然后道别匆匆的走了。留下他独自站在原地。
五年后,他在南京跟着别人参了军,现在是别人羡慕的少帅,在这军阀混乱的动荡的时局里,所有的人都逃不了这场灾难。他走南闯北的打听她的消息,这些年一直杳无音信。
秦淮河又来了一位新的琴技不错的女子,有身份的男人都会在她的小船上坐一会,听听琴声,听听小曲,这天,他也应朋友的邀请来到她的花船上。刚掀起帘子,琴声低缓的声音伸过来抓住了他的耳朵。熟悉的调子,这首曲子他只听过她弹奏过,心一下被揪紧。女子隔着一道屏风弹奏着,哀怨轻飘的音调里,掺杂了很多的情绪。他喝着龙井茶,品着茶味听着女子琴声的诉说。好似找回到从前的那段相思记忆。他要求见她一面,她拒绝了。他接着几天都会去船上找他,有时候是一个时辰,有时候是几个时辰,有时候是一夜。女子被他的真诚所感动,答应见他,当她穿着淡蓝色罗裙走出来,她半蒙着面,只露出眼睛部分。女子慢慢解开面纱,嘴巴和鼻子部分已经被火烧的面目全非了,已经不能用丑陋来形容。他第一次见她有种被吓到的感觉,他错愕的不知怎么是好,他以为她就是那个多年前和他约定私奔的那个女子当晚,他出大价钱替女子赎身,没几天,他迎娶了她。
洞房花烛夜,他站在她的面前,迟迟不敢揭开盖头,他心里到底是把她当做了替代品。清凉如水的月夜,女子的等待耗尽了红烛,耗尽了这夜晚最后的一抹黑,他最终还是走开了。此后琴声日夜陪伴着她,她流着清泪等待他踏入自己的房间。几个月后,他又要去打仗了,她来送行,做了几件衣衫,他惊讶的收起来。他用手搂过她的肩头,让她在家等待他的凯旋。她高兴的眼睛里藏满了一池子的情深。
一年过去了,她每天都在等待他的来信,他走后前几个月还会有书信寄来,她会小心的拆开阅读,读完会把信笺装在小匣子里。报纸上面报道某某地方,哪派军阀打了胜仗,谁又带兵阵亡。她不敢看报纸,都是下人读到有关他的派系军阀打了胜仗才敢在她面前说一说。她听到好的消息会多吃一碗饭。盼望着,盼望着,战争的硝烟弥漫到了南京,其他人都走了,偌大的房子里只留下她一人。她弹着琴,唱着小曲,屋外战火连天,一些痞兵闯进她的宅院,一阵的哄抢,最后他们瞧见一个小匣子,她死命护着,痞兵哪里有人性可言,一枪枪打到她身上,血流满地。痞兵夺过匣子,七八封信洒落在带有她血迹的地上,印红了信笺。
他回来已是2天后,她的尸体已经有点腐烂,没有人替她收尸,他哭着把带血的信笺捡起,一封封都是他写给她的。最后一封是她自己写的,原来她就是林家大小姐,他一直寻找的女子。那个冬天,她要和他私奔的消息被她爹知道后,她爹直接把她的面容给毁了。趁着战乱她跑出那个家,落入风尘,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维持着生活,一边打听着他的消息一边又害怕见他。信的落款是一首诗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是他在上元节约她出来写给她的,引用了欧阳修的句子。
在她的坟前,他站了很久很久,眼前又出现那年元宵节他们一起看花灯猜灯谜的情景,她笑靥如花,吃着糖葫芦在他面前,所有的一切幻化成烟花,都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