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从头到脚的距离。”细想一下也有几分道理,常常我们的想法已经跑出去十万八千里,但行动却始终没有迈开步伐。想到做不到,心动不行动,这是大多数人都曾有过的经历。原本计划好的要早起跑步锻炼身体,却一而再再而三的赖床不起;原本计划好的每日抽出时间阅读学习,却东看看手机,西逛逛淘宝,时间一晃而过,计划再次搁浅,只能无奈的告诉自己,明天一定做好。可是回头再看一看,所谓的把希望寄托在“明天”,那“明天”做好了吗?当“明天”变成“今天”之时,依然还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罢了。
看了许多畅销书,听了许多励志课等提出了的建议,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上取得了成功,真正在于培养良好的习惯。
有人说改变自己的性格,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个人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都有各自的核心人格,就要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做出改变,要了解持久改变背后的科学,并从自己的行为,内在驱动力改变自己。就要坚守自己的工作和兴趣爱好。
如何了解自己的爱好及优势
你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以后的生活怎么安排,只能是因为你的思维不够有高度。你想不到几年之后的自己。
另一个原因是你没有足够的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去做你想做的事。
看似复杂的现象,其实不过是简单的投影。改变视点,或者把视点提高一个观察角度重新来看待问题,其实答案就简单明快地出来了。例如十字路口交通堵塞问题,三维的观点用立交桥就可以解决。”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说的。只要思维能力提升了,问题自然就解决了。也就可以很明了自己近几年的安排。就会知道下一步怎么走。
思维的提升和做好手边的事情深入做一件事就会突破思维的局限。因为做事的时候是在直接体验事实,而不是通过语言来认识事实。如果你的思维总是停留在现在的水平,是不能把一件事做好的。为了把这件事做好,做得超出你原来的能力,你就要开放自己的头脑,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思维和技能。
你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困难?而别人没有遇到?你为什么会这样想?而别人那样想?因为这是你的独特性造成的。通过在做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好的发现和认识自己。这也是张德芬讲的“每一个关系都是认识自己的通道,每一件事都是包装特别的礼物”。
通过做事,做一件事,深入地做一件事,可以认识自己,提升自己。随着事情做得深入,你的思维也就在提升了。思维提升了,心理上的辨析也就没必要了。
做好一件事,这也是一个人通往自我解放的道路。佛教中的“精进”也是这样的道理。“精进”可以提升人的思维能力。用哲学的话来说,就是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己。
同时,你在做好手边的事情的同时,也锻炼了你的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合作能力等等。这样,你也就有了做自己想做的事的资本。凡奋斗的必经历成长。凡含泪播种的,必含笑收获。”这其实是古老的哲学智慧,而不应该仅仅被理解为信仰的范畴。
就像,你知道自己应该早起,然后你订了一个五点起床的计划,无法执行。于是你很难过,一个懂得早起的人,深入的了解自己的睡眠习惯,了解自己睡眠的习惯,然后一步步把起床时间慢慢向前提,同时配合饮食、运动和情绪,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又能保证精力充沛的起床方案,每天用微习惯逐步形成。
所以,不要只知道蛮干,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目的。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从每一个小小的思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