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没有船票,也可以到达远方!你会正确打开孩子的阅读方式吗?
因为工作原因,自己平时要看很多书籍,自然地也要求孩子在平时学习中增加这么一个兴趣爱好,希望阅读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涉猎多方面知识,感知并接触这个世界,这可是最划算的教育投资了。杨绛先生曾说:读书好比串门,可以跨时空跨地域去拜见一些朋友,了解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于是就让家里老人多叮嘱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自己也经常在网上大包小包地订购一些书本快递回家。
有时候打电话回家,询问老人孩子读书情况,老接到老人的唠叨:“这孩子啊,看书看得那么快,一目十行,都没有慢慢读,囫囵吞枣似的,怎么记得住呢?让他们在看书过程中好好记下好词好句,人家写的好的句子,要立即摘抄下来,摘抄本都买好了,记着记着就没有下文了,结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怎么可以提高作文水平呢?看书就好好看嘛,正襟危坐的,端端正正坐在桌子前面,他们非不听,就窝在沙发上看,一看起来就不是读书的正经样子,太散漫了,就是在假阅读嘛。”
我一句话都插不上,然后爸妈在电话那头你一言我一语地给建议:“看来我们还是要随时抽查才行了,每次读完一本书以后我们就去问孩子各种问题,考查孩子记住多少,吸收了多少。”
电话这头的我有点哭笑不得,因为毕竟自己身处外地,无法亲身陪伴他们阅读时光,除了跟孩子引导之外,我还要多次耐心跟家里老人慢慢讲解,毕竟孩子身处的阅读环境是很重要的,有句话不是说要让书籍和阅读像空气一样自然存在于家里,比起我每天关心的坚持读书,家庭氛围的阅读空间环境也是需要好好打造的。希望可以让老人家都了解一下孩子的阅读方式应该怎么去培养,结合自己的经历,与大家共勉。
一、不要过分强调孩子专心,停一停,也没有关系
就像人的爱好各有不同一样,孩子的阅读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孩子阅读时会表现得非常沉迷,有的孩子则只能保持非常短的注意力,有的甚至会边玩边看书,这些情况都很正常。不要要求孩子看书“专心致志”,这种要求除了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没有任何其它作用。
每个孩子的阅读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有从中间看的,有从后面看的,有跳跃着看的;有一口气读完的,也有每天读一点的;只要他能保持兴趣就行了。只要他们抓住了兴趣点,只要轻轻用力,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二、不是只有慢慢读,才能理解书中内容的
衡量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有三个方面:理解、记忆、速度。速度是衡量阅读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指标,速度快说明阅读能力强。
阅读的内容被整体把握和吸收,才有利于理解和记忆。一字一字地读会阻碍这种进程,所感知的阅读材料是零散和不完整的。泛读和精读都是在小学阶段可以交互进行的。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他的阅读速度很快就会形成,且由于他们在阅读中想法单纯,急于知道后面的故事情节,所以速度常常超过那些同样酷爱读书的成年人。
有时候,老人家会一厢情愿地要求孩子慢慢读是极其错误的。相反,催促孩子快快读,也不可比赛谁读的快,或者规定时间读完后奖励等等。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想提高阅读,不需要人为地去做什么,只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阅读量就可以了。
三、阅读是一种享受式的学习,不是一种任务或者负担
孩子愿意拿起书去读,一定是因为对里面的故事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正是促使孩子一本接一本地去阅读的动力所在。只要读得多了,词汇量自然丰富,优美的句子自然会创造出来,因为他已千百次地见识过丰富的词汇和美妙的句子。写作是“创作”,必须经由大量的阅读积淀,然后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话语。靠背别人的词句来写出好作文,这几乎不可能,背诵的努力毫无意义。干预过度会适得其反。
四、尽量让孩子做主,不要人为去设限,阅读不是任务和负担
一旦孩子知道读完一本书还面临着“考核”,他就会将注意力放在应付家长的问题上而非有趣的内容上,阅读就变成了任务和负担,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少。不人为地给孩子的阅读设置障碍,做得越自然、越简单越好。不要介入太多,不要经常强行问孩子:你看懂了吗?来跟外公外婆讲讲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呢?”如果孩子愿意分享,他自然会乐于去表达,如果不愿意,不用强求,以免产生抗拒情绪。更加不要在孩子阅读时候像一个复读机一样唠叨不停。
我一直很坚信网上说的一段话,那段话大意是:只要读得足够多,哪怕他忘记了所有读过的书名及内容,从书中获取的营养亦不会减少分毫,他的格局气质是不言而喻的,因为那些内容都已经被孩子内化升华了。
五、我一直很反对通过激将法来刺激孩子,有的家长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夸别人家的孩子,或用别的孩子对比刺激孩子:“你看隔壁家的孩子,那是真爱看书,人家都把书看完了,你啥时候也能把这套书看完?”这种比较,潜台词就是在表达对孩子的批评和不满,在这样的对比中,孩子只会感到黯然失色和自卑。
回头想想,我们经常说做教育就是要有心无痕,好像云淡风轻一样,轻轻掠过,但是也留下痕迹,在引导孩子阅读这个事情上面也是异曲同工的,有心无痕,让阅读变成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