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杭心
01
寒假回家的日子,总是喜欢与被窝缠绵,并非被瞌睡虫蛊惑,只是由于懒和单纯地赖床。
妈妈在厨房准备着丰盛的早餐,爸爸也已将火炉烧的发烫,妹妹正耸拉着脑袋,为未完成的寒假作业发愁。
邻家小孩哭了又哭,只是不想乖乖听话,写完一篇汉字,算出几道算法。阿姨所有的苦口婆心,在他那儿激不起一丝浪花。
小时候,我是不喜欢睡懒觉的,总害怕睡过头而赶不上上学,害怕在同学面前出糗。于是每天早晨我都会很早醒来,收拾完后早早去学校。
那时的老师大多和爷爷一样年纪,花白的头发,慈祥的笑容,滑落在鼻尖上的老花镜,是对他们大概的记忆。
在学校时,我会认真地上课写作业,课上没听懂的下课也要弄清楚再回家,放学后做完作业再吃饭,是我妈至今对我的好评。
大家庭中姐姐已踏入大学校园,过着令我羡慕的生活,自由上下课,没有做不完的作业,可以烫头发,穿好看的连衣裙。
好想快点长大,去体验独立生活,去尝试一日三餐,去操心柴米油盐,热爱生活,追求自由。
02
小时候总是羡慕从很远地方来上学的同学,因为他们总会在教室讲他们回家路上的趣事,掏鸟蛋,打雪仗,一路玩着玩着便到了家门口。
记得某年我许下的新年愿望:我想成为一名走读生。
有些奇怪,明明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我竟还记得,可能是当时实现它的情感太迫切,也可能是它伴我过完了整个小学时光。
家门口上学,爸妈和老师很熟,每天我在学校的一举一动爸妈都了如指掌,老师对我在家的情况也很是熟悉。我就如透明人一般,没有一丁点儿秘密。
乖乖女这个称号一直是身边人对我的评价,听话懂事,不耍小脾气,一直当着别人家的孩子。
我不敢放肆去玩,因为害怕成绩会下滑;不敢去河边玩,因为妈妈说那儿不安全;不敢晚上很晚回家,因为周围人会说闲话。
我尽力去将一切都做到最好,不让周围人失望,我会时常保持微笑,将好心情带给需要的人们。
以至于这十多年来,我耳边听过最多的话,依旧还是那句,“这孩子小时候特懂事。”
03
终于到了可以用“过来人”的角度来回顾自己之前走过的路,心底的猛兽却被解锁了封印,一涌而出。
不是总吵着长大嘛,不是想尝试离家生活嘛,不是嚷嚷着要独立自由嘛。可为什么我不快乐,没有当初想象实现后的那份期待感。
摆脱了小屁孩的外号,年龄蹭蹭增长,对未来的迷茫,对现实的恐惧,无一不使我责怪儿时的自己。
父母不会时常陪你左右,老师不会再监督你做完作业,玩伴也有了各自生活。纯粹的快乐,是渴望中的奢侈。
住在学校宿舍,半夜胃疼到冒汗,舍友睡得正熟,一个人蹑手蹑脚,找到药,用凉水喝下。
可之前想象的住校时光并非如此,幻想中那是多美好的画面,吃饭睡觉聊八卦,无约束,疯狂地挥霍青春。
待在房间里,打开储物柜,儿时的玩具忽然散落了出来,那个丑丑的布娃娃在右脚边停下,真的好丑,这是再次看到它的反应。
当时看着邻居家孩子手里有个布娃娃,缠着妈妈给自己买,可妈妈忙着干活没空,便自己动手做了它。从此,枕头边有了它的陪伴,觉得它最美。
现在逛街时,总能随处看到娃娃机,里面有各种造型的娃娃,可惜我从来没遇到一个喜欢的。
或许这就是长大的代价,有时间和有能力去做喜欢的事,却已不确定当初喜欢什么。
04
小时候,智能手机还没进去寻常人家,网络也不像今日发达,没有特别喜欢的明星,不会为了追星而忘乎所有。
那时最崇拜的人是爸爸,总感觉他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我知道的,他知道,我不知道的,他也知道。只要我想要的,他都能帮我实现。
他就像超人一样生活在我们的家庭中,既要担负起一大家人的日常开销,还要供我和姐姐上学,家里的几亩地也等着他去播种和收获。
看电视剧时,看着里面的人物因服用长生不老药而能长存于世。于是我便偷偷在心中藏下种子,以后要寻遍天涯海角,给父母找到长生不老药,然后一家人幸福地在一起生活。
可慢慢长大才明白,人又怎可不衰老呢。世界万物,无一不见证着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或树的年轮,叶的脉络,河的流向,人的脸庞。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当时读时没有太大感触,直到自己拖着行李箱踏上火车,看着爸妈还在身后使劲挥手,瞬间泪目。
总以为自己可以很坦然地离开,挥一挥手,没有一丝牵挂。但真到了那一刻,却还是败给了懦弱。
儿时我所拼命想逃离的,现在却尽最大努力挽留,儿时想拥有的,现在却时刻想着抛弃,终于到了羡慕的年龄,我却一点都不喜欢。
自己手中拥有的“特权”,时刻将自己牵绊,虽没有父母的苦口婆心,没有旁人的指指点点,却也不敢肆无忌惮,因为肩上有份叫成长的责任在作祟。
相比现在,我更喜欢儿时,想念那时几个西瓜便组成一个夏天的美好,想念那时的花猫在闹我在笑。那么你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