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课·第1.5讲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11月23日“崔律精时力之阅读理解课”系列第1.5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对昨天实践日志5(找偏差),自查存在的问题及背后原因,讨论分享。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我现在其实是一个比较受暴击的状态,我觉得看了崔律的讲解以后,他是讲的比较清楚的,而且逻辑原因分析的都很到位,就越发显出我关注到的这个方向走偏了——当然啦这个对自己来说是比较难接受,因为我一向还觉得自己这方面做的不错,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偏差,是蛮意外的。心理上的影响会更大。
我告诉自己,自己其实也不是什么很重要的大人物,做错这些事情,在阅读的时候有偏差其实蛮正常的,而且其实有一些我自己造成的主观造成的客观因素,因为这个找茬的工作拖了比较长的时间,那天听课呢,又是在公交车上把这个课程听完的,所以根本就没有想到有意识的用前面的像找到寻找关键词啊之类的学过的技能技巧,所以完全还是按照自己本能的没有学过这个阅读理解课的一个状态去阅读这篇小片段,并且去寻找答案的,那这就是等于说我学到的这些东西,我以为我学到了,只是听完了课而已,根本就没有进入到自己的血肉,这一点对我来说是一个最大最大的警钟。
所以这也是证明了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偏差,让我看到这一点,其实是今天听的这个课程中对我来说最震撼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但我知道问题是在这个地方的话,我就有目标去改了,去调整了,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也是感谢自己愿意在这种虱子多了不怕痒的状态下,还是重新把这个课程给捡起来,而且还强迫自己没有偷懒去先听课,完成了打卡之后才去听课的,所以这样的话我就让我无所遁形的看到了自己的这个问题所在,看到问题一定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今天崔律讲到的呢,其实也就是他以往用到的这种方法,先寻找关键词,不断的去朗读,找到这些词的所在,然后去分辨这些词中间的一些细微的不同之处,比如说他今天提到了开放性和没有明确的启动日期,那么这个其实就是不紧迫的等同含义,而在某君的讲解中,他用到了紧迫,所以这个地方是一个概念上的偏差出入,那么另外一个部分也是我没有注意到,但是潜意识是能够做到的,就是对这个习惯性频率次数经常的这个解释,那么另外一条早该进行,就是时间很久了,这个我是没有看到的,他和习惯性频率的多少是一个不同维度的讲解。
而在因果关系那一边就更没有考虑过了,其实这个是我在平时自己拆书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的,如果从一件事情我们先推,原因是不是某个事情发生了,必然导致这样的结果,然后再对结果,这个结果出现了,是不是一定是有某个原因带来的,这种倒退的方法我是常用的,但是无疑是在用,所以从来没有考虑过这种因果关系之间不能互通的关系。
这样看来的话,这个某君的解释就是比较清晰的,而在我当时看的时候,它就是一团模糊,完全没有一个规律的123,能够化得出来,也就导致我在个人事物理解和ta是否与自我发展相关,自我发展活动相关这件事情上我的判断是有出入的,这也是崔玉之前讲过的,我们再看作者的原文的时候,要尽量的中立,先放开自己,原来认为的应该是怎么样要去看到作者它的含义,要看到这个含义之后才能够去对照自己的理解作判断。
2.今日实践中的亮点(可选):
如果说有实践中的亮点的话,那可能会是愿意逼自己进入到这个心灵的死角,去看一看我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而是面对逃避这件事儿的时候有了觉察,而且强迫自己停下来往回翻。
但这一部分明显还是不太够的,坐到这里我自己现在觉得还是不够的,那我要去做的,除了把刚才想到的这些填到这个打开日志里,本来我是想我飞快的填完这几天的打卡日志,我就能追上进度,但现在来看的话,仅仅是这样,还是对自己的一种糊弄,我不想要这样,我想真的通过这次阅读理解课,把自己的能力提升上去,而不仅仅是目标在于完成打卡。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5.自查与讨论的结果:
【描述问题1】没有详细的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抓关键词,中立态度等讲解和理解的技能。就是直觉性的还是用自己以前的方法在做。
【背后原因】可能一方面是对自己太过自信,另外一方面没有从思想上意识到这种规范条理的阅读方法的重要性。对待课程不太认真,太过随意,加上那段时间把战线拉得太长,一次又一次重复的去在做以前做过的方式方法,这跟我习惯用以前的直觉性的方法去做练习也是同样一个问题。
【描述问题2】 我还是会从整体上感觉的角度去做事,没有这种严密逻辑条理的习惯,需要重新进一步去养成,比如说我会认为某君判断这个例子是不是属于个人事务拖延要看那个人他自己的感受,像这种就是非常主观的,他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不像崔律提到的,用关键词列出来几个具体明确的点,能够量化的去分析去一一对照。
【背后原因】我一直认为做到具体细致的量化是很难的,也是自己不擅长的,而且还觉得我擅长的方式也挺不错的,每次也能帮我做到80分啊,还是不够从思想上做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