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明朝对贪官污吏的处罚是最为严厉的,但习惯于腐败的官员还是继续大肆敛财,搜刮百姓,在朝廷的变态刑法下他们仍然屡犯罪行。朱元璋也感叹如此多的贪官污吏杀一个还会有下一个,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尽管朱元璋感叹,却毫不犹豫的处决贪官污吏,甚至连自己的驸马也因贪腐而被处决。
在明朝朱元璋对清官是大加赞赏尤其喜爱。尽管当时有许多贪官污吏,但由于朱元璋的大力肃清和政治胁迫产生了许多真正的清官。有一个叫曾秉正的人来自南昌,他从海州学正开始做起,由于他的两袖清风而受到当地人的抬爱,在官场也是一路高歌。
洪武九年(1367年),朱元璋决心在文化,教育和思想上全面复兴。至于天象的研究,在中国古代一直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也是皇帝“天人合一”的法理渊源,因此朱元璋决定发起一场关于“天变”的辩论会,想听听天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群臣对天下,对朝廷的看法。
曾秉正是正统的儒家门徒,他研究了很多“天变”问题。上书赞扬朱元璋“天意所向,顺应民意,持国有方”,朱元璋看后非常高兴。他觉得曾秉正说的很好,提拔他担任思文监丞、刑部主事。曾秉正是一个廉洁的官员没有腐败,而且他的做事能力特别强,朱元璋更加称赞他,希望把他培养成一个国家的栋梁。
但是曾秉正性子直,虽然他没有腐败,但做事很认真,说话不会拐弯抹角,在朝中也得罪了很多人,即使在朱元璋面前也常常是有什么说什么。朱元璋一开始认为曾秉正为人正直说话冲点也没关系,还能忍。可是时间久了朱元璋也听腻了,心里不痛快。
曾秉正一次给朱元璋上书直谏朝廷沉弊,需要改革一事时,朱元璋看后大发雷霆,一气之下让曾秉正收拾东西回老家去反省自己的错误。这可难住了曾秉正,被解雇倒没什么大不了,关键是明代官员的工资俸禄太低,曾秉正是一个清官没有贪过,认识的朋友也没人愿意帮他,手头真是没有多少钱。回乡路很遥远,还要带着自己只有四岁的女儿,途中需要吃饭和住宿搭车等费用,实在是路费不够。
后来史书中记载:“贫不能归,鬻其四岁女”。尽管曾秉正非常可怜,但不足以卖掉自己的年仅四岁的女儿啊。卖掉自己的女儿以便回家,这可以说是非常无情的。自己的骨肉怎么能说卖掉就卖掉,这哪是为人父母能干出的事。
这件事朱元璋知道后,非常生气,大发雷霆。也许是朱元璋想着自己的官员在朝廷领取的俸禄足以让他们衣锦还乡、安享晚年了,自己在当年的生活比他们更穷困潦倒也能活下去,没想到这个曾秉正还是正统儒家子弟,饱读经书,怎么做出这般猪狗不如之事。朱元璋越想越气,下令让人就地将曾秉正处以腐刑,也就是让他做太监,以后也别想再有子女。
据《明史》记载:曾秉正贫不能归,鬻其四岁女。帝闻大怒,置腐刑,不知所终。
各位看官老爷有什么看法,欢迎下方留言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