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庄子·列御寇》中有则寓言,原文如下:
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穉庄子。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齑粉夫!”
02
这段话有两个字不好把握,很影响翻译。一个是“没”字,“其子没于渊”,是失足落水,还是主动潜入水,不清楚。如果是失足落水,那么小孩得到珠宝算侥幸,这或许更符合庄周的原意。后人似乎更相信是小孩主动潜入水中,有些还展开了很丰富的想象,说这家小孩被穷怕了,一心想改变现状,他常听说河底有许多珍宝,但因一条黑龙守着,很难弄到。这小孩也是“穷则思变”的心太强烈了,不顾自身安危,潜入水底去取珠宝,或许是“艺高人胆大”,或许是运气超好,竟碰到黑龙睡着了,于是得到了黑龙颌下的千金之珠。这种美好的情况确实在当今社会上演,也曾作为励志故事被讲述。
03
另一个是“锻”字,“取石来锻之”,是用石头将珠宝锤坏,还是另有含义。如果是因为其子弄来珠宝,其父害怕黑龙醒来追索,也没必要将珠宝捶碎吧,完全可以物归原主,直接将珠宝扔进河里,或者等黑龙来时,完璧归赵,否则锤坏了珠宝,后果会很严重。如此说来,取石锻珠另有其意,那会是什么意思呢?
04
庄子说这个寓言说为了还击在他面前炫耀的那暴发户,说他之富,纯是偶然,以此类推,这恃纬萧之家也应该是侥幸而富,按照常理,其父对这“出乎意表之外”的事情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需要进一步验证,那么取石锻珠是为验证珠宝的真伪,真的珠宝会硬过石头,碎的不是珠宝,而是石头。
05
骊珠这种稀世珍宝,也许只有庄周等少数人不喜欢,人们大多是爱慕不已。古人赋予骊珠许多美好的涵义,如唐丘丹“涉海得骊珠,栖梧惭凤质”,骊珠泛指宝珠;苏轼“卷颜白发便生光,袖有骊珠三十四”,骊珠喻诗文佳句;唐孟郊“勉矣郑夫子,骊珠今始胎”,骊珠喻贤才;元郑允端“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骊珠喻葡萄;元徐琰“这些时琴闭了雁足,歌歇骊珠”,骊珠喻圆润动听的歌声;南朝刘勰“韦编三绝,固哲人之骊渊也”,骊渊喻学问的宝库。
06
“探骊获珠”算是从庄子的这则寓言中生发出来的成语,但其含义则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其要领,其直接的出处该是白居易称赞刘禹锡的典故。话说唐穆宗长庆年间,白居易、元稹、刘禹锡、韦楚客四位好友聚会。诗友聚会,该来点风雅,于是商议以《西塞山怀古》为题,各赋一诗。刘禹锡先得,就是那首后来传唱之作,诗云:“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白居易见此,说:“我们四人探骊龙,而梦得先获珠,所剩一鳞半爪,我等捡来,又有何用?”其他两人,可能都附和白,羞愧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