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谁为帝国抛头颅
徽宗做了二十多年皇帝,任用的尽是一些奸佞之徒,正直能干的官员全部靠边站,等到国难当头的时候,也就难以找出救万民于水火,解王朝于倒悬的能人来。
在徽宗手下风光无限的那帮人,除了玩弄权术作威作福外,别的事情根本就不会干。金人打过来了,这帮人全都胆战心惊,亟不可待要逃命去。之所以没有逃窜,只是皇帝没有批准,想逃不敢逃而已。
反倒是那些平时坐冷板凳的官员,在这个时候能挺身而出,为帝国解忧赴难。李纲、种师道声名赫赫,自不待言。
有一位主动赴难兵败被俘后,不甘屈辱的老将军我们不得不说。否则,就难以理解北宋末世的纷乱中怎么会诞生南宋。
张叔夜,字嵆仲,出身官绅世家,从小喜欢谈论兵法,长大后入伍参军,被分配到宋朝西北的边防线兰州去防御羌人,因表现优异,以军功得官。
但在宋朝,军事人才是不会被重用的。后来张叔夜凭借官宦人家的出身和军功弃武从文,进入文官序列,先后做过襄城和陈留的知县,慢慢升迁上去,成为朝廷大员。
因徽宗横征暴敛,官逼民反,不堪压榨的百姓揭竿而起反抗朝廷,有过从军经历的张叔夜被派去领兵平叛。
古典小说《水浒传》中那个鼎鼎大名的造反头头宋江,在现实中就是被张叔夜搞定的。
钦宗登基以前,张叔夜基本上是赵官家救火队长的角色,整天和造反的老百姓打交道,做的全是窝里斗的事情。
直到金兵大举南侵,徽宗无法收拾残局,被迫退位,钦宗继位后,金兵攻城略地直插宋朝心脏。
张叔夜上书请求带兵迂回截断金兵后路,前后夹击可击退敌人。但这个建议被主张和谈的官员彻底否定,鉴于张叔夜有危险的思想倾向,担心他成为和谈的绊脚石,就索性把他赶出朝廷,打发到邓州担任知州。
待到汴京危急,钦宗才又想起张叔夜来,命令他火速赴京勤王。接到命令,张叔夜不敢怠慢,带领邓州的当地守军星夜开拔。
邓州守军在半路上就与小股的金兵遭遇。但张叔夜带着部队一路拼杀,一路往京城狂奔,冲着围城的金军一顿猛砍猛杀,杀出一条血路冲进了开封城。
张叔夜冒死勤王,钦宗感动不已,亲自到南薰门外迎接,并且马上升了他的官,还把防守汴京的部分军事指挥权交给了张叔夜。
宋朝的皇帝对大臣总是不信任,不到最后危急时刻,绝不肯交出兵权。
汴京城已经被金兵围困,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已经到了山穷水尽无力回天的地步,钦宗才把军事指挥权交给懂得带兵打仗的将领。到了这种时候,即使张叔夜有再大的本事,也无力守卫一座偌大的危城。
如果皇帝真的把军事指挥权完全交给有能力的人来个拼死一搏,或许真有可能创造奇迹挽回危局。但钦宗在用人上摇摆不定,战事顺利的时候就任用主战派,战事不利的时候就任用主和派,这样来来回回地折腾,主战的没能把握战机而损兵折将,主和的更无资本与金国谈条件,结果是仗越打越输,越输越怕,越怕越不敢打,越不敢打越想谈和,越谈和越让金人看出宋朝的软弱可欺。其结果是金兵越打越来劲,越谈要价越高。
钦宗把军事指挥权交给张叔夜,却让主战但根本不懂打仗的宰相何樐、孙傅瞎指挥。这两位上台后没有任何退敌之策,却任用一个叫郭京的神棍为帅。
郭京自言可以作法调遣阴兵助战,两位宰相就信了。在开战的时候,放心地交给郭京作法迎敌。张叔夜明白战争的凶险,不是装神弄鬼可以解决问题的,但对宰相的决定无可奈何,只有干着急的份。
郭京在城上做法,金兵在城下猛攻,结果金兵一个冲锋就冲开了汴京城门。郭京谎称下城去亲自指挥战斗,带着一帮亲信逃跑了,剩下张叔夜来收拾残局,但为时已晚,汴京外城就此失守。
金人把宋朝军民围困在狭小的内城里,围而不攻,还说两国之间的问题可以和谈解决,并提出要求让太上皇亲赴金营和谈。
去金营谈判有死无生,徽宗没胆去,钦宗只好代父前往,临出城的时候,张叔夜拉住钦宗的车辕,竭力劝皇上不可冒险。
钦宗说:“为了生灵免遭涂炭,朕不得不去啊!”张叔夜阻止不了,禁不住放声大哭。钦宗留给张叔夜一句话以为勉励:“嵆仲努力!嵇仲努力!”然后无可奈何地去了金营。
用人不当,战机错过,这个时候钦宗让张叔夜“努力”,张叔夜已无回天之力,徒唤奈何。在他心里,已经做好了以死报效国家和君王的准备。
金人把宋朝的皇帝引诱到金营,然后索要天价赎金,宋朝官兵赶紧筹措赎金。至此,金人彻底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宋王朝的命运被紧紧地攥在金人的手里。
宋朝皇帝投降,张叔夜殊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做了金军俘虏。金人扶植张邦昌做傀儡皇帝,希望张叔夜出面相助,就派孙傅去劝说。
孙傅对张叔夜说:“先朝两位圣上都已做了金人的俘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咱们只要帮助张邦昌做稳了皇帝,那就是开国功臣,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何乐而不为?更何况这是金人的意思,咱现在也得罪不起人家呀,不如先从了他们再说。”
张叔夜正在练字,听了孙傅一番话,气愤地掷笔于地,义正言辞地说:“今天的事,大不了是个死,没啥可怕的,金人的要求我办不到。谁想做开国功臣谁去做,我是做不来的。”
孙傅劝不动张叔夜,灰溜溜地走了。
张叔夜义正言辞拒绝了金人的要求。好在金人敬重有血性的人物,没有杀他的意思,也就不再逼迫。
张叔夜知道金人要建立傀儡政权,就给金国主将斡离不和粘罕写信,说张邦昌做皇帝名不正言不顺,天下人不服,不如立钦宗的太子赵谌做皇帝,这样才是老百姓希望看到的结果。
斡离不和粘罕才不管宋朝的大臣和老百姓的意见和想法,他们看到这封信非常生气,根本就不搭张叔夜的茬。
张叔夜不管这些,仍然据理力争,不断写信或找机会陈述自己的意见,惹得两位金国的主帅恼羞成怒,就下令把他抓起来捆上。
和张叔夜持同样观点,不肯屈服的大臣都被金兵用绳子捆了,随着徽、钦二帝一并押往金国。
路上,张叔夜绝食抗议,每天只有随从人员强迫他喝点水,人已经很虚弱。到了宋、金国界白沟河的时候,听说过了河就是金国的地方,他遽然站起来,走到船前,眺望南方,仰天太息,之后便不能言语,第二天就去世了。
张叔夜怀着一颗忠君爱国之心,处处维护王朝的利益,也有匡扶国家之才,却一生不得重用。他临危受命依然不被信任,连一个卖嘴皮子的混混郭京都可以为帅,去指挥一场战争,而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却不能放开手脚与敌人拼死一战,最终做了俘虏。
被俘虏是将帅的奇耻大辱,张叔夜坚持他的操守,无颜苟活于世,唯有殉国方可明志,唯有一死可保晚节。
大宋因此有了一位铮铮铁骨的殉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