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多维性——破除“唯分数论”

你好,我是凯歌~

前几天,高考成绩出来了,全社会又上演了一出“几家欢喜几家愁”的苦情剧。

通常,互联网上更多是晒高分。但今年,有一个短视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那是河南的一位女生,她的高考成绩只有288分。

但令人不解的是,当她成绩出来后,她的父母不是摆着一张臭脸,而是兴奋。

或许是因为受当年江苏老高考的影响,我一开始没觉得这分多低。后来一想,不对呀,人家是河南,总分可不是480,而是750。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带着有色眼镜,心想“这个上专科都危险的成绩有什么好炫的?”

结果,她妈妈的说法,竟然让我这个教育工作者无地自容。

因为她平常其实只有200出头的水平,能考288,算是最好的成绩了。

在妈妈看来,女儿就是超常发挥,可喜可贺。

和自己比,她有了很大进步。

这才是科学的成长理念。

攀比是痛苦的根源,想不痛苦,很简单,别和别人比就行。

当然,互联网上也有很多不和谐的声音。

有人骂她直播带货,以此起号;

有人批评平时干嘛去了,但凡学一点都不止这些;

有人嘲讽“我就算不学都不至于这个分”;

有人一直是“唯分数论”的单细胞思维,说什么“分数低的人,做别的也好不到哪去”;

还有人觉得她发短视频就是传播不良价值观,危害社会。

然而,比起她的成绩,这些骂她的人,才是这个社会的底层渣滓。

外人看热闹不嫌事大,但请某些人审视下自己,你当年高考考了多少,现在又做什么工作,收入多少?

换你考288,估计早就自杀了。

比起分数,心态更能决定人一生的走向。

和人家小姑娘比,你输得怕是连底裤都没了。

直播带货怎么了?那也是人社部的就业清单中列出的标准行业。

分数低怎么了?人家其他方面的能力可不见得比你差。

我们的社会现在陷入一种病态,就是几乎全民陷入了一种优绩主义陷阱。

在他们的认知里,表现出色,才有资格露面。表现平平,只能呆在谷底。

他们觉得,分数是地位的直接象征,可以压过其他所有的维度。

然而,这个社会是大家的,不是个别精英的,任何人都有权利去表达自己。

高分有高分的活法,低分有低分的活法。

当话语权被某些人垄断,才是这个社会发展最可怕的悲剧。

你看不起农民工,但你天天吹空调坐办公室的写字楼,恰恰是农民工们用汗水建造出来的。

你看不起快递小哥,那你以后别网购了,想要外地货自己去外地买去。

又想享受他们的辛苦服务又想砸他们的碗,这样的人,才最应该被口诛笔伐。

说句难听的,这个社会内卷得把某些人卷得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我恰恰认为,能跳出这个“内卷陷阱”的人,才是最聪明的那批人。

这个女生一家发这个短视频,其实就是在告诉整个社会:我们不参加别人规定好的人生游戏,我们只参加自己设计的人生游戏。

我曾信誓旦旦地公开表示我以后有孩子绝不会只拿分数说事,但说实话,真到那一天,我不见得能和这个女生的父母一样开明。

这个案例,值得反复回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