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去,到灞桥赶集去,不论你是骑着毛驴儿挥着小皮鞭从桥上走过,还是折下桥边的柳枝编成小草帽悠哉悠哉的闲逛,你都会感觉到一种市井民俗的热闹气息,尤其是到了暮春之时,正值河岸垂柳扬花吐絮之际,漫天的柳絮,映接着彩霞,犹如冬日里飘飞的瑞雪,纷纷扬扬,飞舞飘荡,这正是名副其实的关中八景之一的“灞柳风雪”,在那诗意盎然的季节里,去赶一趟灞桥的集市,成了周边村民们最津津乐道的美事。
每逢星期天,来自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来灞桥赶集,不论是真的去集市上买贩货物,还是仅仅图个热闹红火,一到周末,有事没事都要到街上逛逛,去花市上嗅一嗅,到狗市里瞧一瞧,来戏场子里听一听,熙熙攘攘的人群,红红火火的店铺,令人眼花缭乱的金银玉石,看得人晃眼的琉璃瓦片,馋得直流口水的小吃,茶摊儿,面摊儿,还有现做现卖的冰糖葫芦,舔一口那流出的糖汁儿,别提多快活了,沿街各种叫卖声,吆喝声,秦腔大戏,摇滚音响,整个街道嘈杂而又热闹,夹杂着饸饹的清香,蒜末儿,辣面子,胡椒粉被吹风机吹起,呛得路人一阵阵的喷嚏,眼泪鼻涕一大把一大把,老婆婆拿起手帕抹一抹脸,露出豁气门牙,咧一咧嘴,辣的呛人啊!一条大街上,人山人海得挤着走,像是快要溢出来似的,摩肩接踵,舞袖成风,挥汗如雨,实在不堪忍受拥挤,趁空钻到巷子里缓口气,感受一下瞬间的宁静与清凉。人们挤过一个店铺,驻足欣赏琳琅满目的玉石瓷器,脚下的一张大宣纸就地铺开,如椽的大笔,挥舞如风,再加两口小酒,淋漓醉墨就如龙蛇飞落一般,缠绕幻化出的书法令人赞叹不已,后面的紧跟着前面的,唏嘘声,赞叹声,喘气着,咳嗽着,耳语的,朗笑的,其中滋味都如同脚下的墨汁荡迹开来,弥漫四散了。
大年三十之前的一个星期正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日子,灞桥集市要进行七天,此时的街道两旁早已张灯结彩,欢庆春节了。那年我七八岁的小小年纪,帮爷爷奶奶看着货摊儿,卖烧纸,香蜡和烟花爆竹。那天我和弟弟一人一个货摊,左右相去不过五步,各自盯着自己的货摊儿,来一个买家就心里一热,瞧着,钱来了,虽是小本生意,但是因为大伙过年都要给祖先烧纸敬香,买鞭炮放烟花爆竹图个喜庆,所以生意很是红火。年三十的中午,天开始转阴了,不一会儿,灞桥集上飘起了雪花,街道两旁的生意摊儿上都撑起了硕大的伞盖,我和弟弟虽然喝着西北风,可毕竟看着黑压压的人群,心里都热乎乎的,大过年的,恭喜发财,财源滚滚来,就是要高兴。晚上收完摊儿,也就是一起回家吃饺子过除夕了,今天的利润就是我俩各自的压岁钱了,顺便拿几盒子三角炮,震天雷,飞毛腿和爱国者之类的烟花爆竹,回家在村头村尾跑着跳着,炸着响着,直到深夜。
我有好些年都没在灞桥集市上逛过了,可是那份特殊的情怀还在。当晚风拂过河岸,杨柳依依,人们站在桥上凭栏远眺,晚霞落日,沙岸汀州,流水浩浩,集市上的喧闹与古桥边的宁静,世俗与自然,都五味杂陈的从远古传承至今,曾经的灞陵古道,曾经的折柳送别,曾经的古树芳草,只能成为一种诗情去感怀了。人们曾多少次从桥上走过,多少次眺望过天边的落日晚霞,任凭岁月给这座古桥平添了那么多的沧桑与厚重,却总是来去匆匆的感叹。直到有人真正的从喧闹的集市中走出来,驻足河畔,凝视这座桥,才会觉得它是那样的静穆,那样的安详,它倾听着路人的耳语,默然的承载着岁月的风霜,无声无息的守候了上千年!千百年过去了,压在人们心头的那份文化厚重往往在日落时分来的那样伤感,眼前的悠悠流水诉说着缠绵往事,身后的集市行人演绎着繁华一梦,交织着,协奏着,浮华,喧闹,静穆,安详,如此矛盾而又鲜明的凸显在眼前,却融合的那样自然。当人们厌倦了集市上的喧闹,就急需找个僻静清幽的地方净化自己,于是,每当从桥上走过,我都要伫立良久,凭栏骋望一番,淡看天外云霞,寻找那份释然,那份诗意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