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女,九五后。是个住在淮河边上的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同时呢,也是个十足的吃货。说到吃,还是妈妈做的最好。下面就由我给您来说说妈妈做的我爱的面食吧!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农村正赶上青壮年外出打工的的大浪上,随着爸爸从外地拍的一张张的精彩的照片和他几乎不在家的身影。生活条件也越发的变的好了起来。清贫的日子里,丰盛的饭菜总能挑起人们最原始的幸福感。
六岁之前的我像个病歪歪,瘦弱的身子使得头显的特别大,跑起路来像个不倒翁般摇摇晃晃的。只有我和妈妈在家,使得妈妈愁的发慌。为此妈妈可没少想办法。五岁那年的春天,妈妈养了八只公鸡。隔个半月就杀只给我吃,由于时间太久,故引来妈妈原话。
你小的时候真难缠。瘦的跟大头娃娃样的,我想想怎么搞呢,我喂了八个老公鸡,隔个半个月就杀个给你吃。一个小鸡子都能吃几天。为啥,你讲为啥。先给你吃好的,先吃鸡大腿,再吃鸡胸脯。等你好的都吃完了,我看都是鸡爪子鸡胳脖颈啥的了,俺再吃。你讲你可难缠。明个结婚了,得多送几个老公鸡搁我吃,可听着吗
哈哈,我一定多送,送个 百八十只,蒸炸煎烤焖,随你咋吃。怎么样。
吃公鸡毕竟是加餐的时候,平时的日子,我们还是与米面为伴。
似乎大人们都很会擀面条。吃了很多人做的面条,还是觉得我妈做的最劲道最好吃。这里面可是有窍门儿的。我妈在和面加水的时候加一到两个鸡蛋活到面里面。再加上些许盐。将面活成型。再经过不断的揉搓,让面的表面光滑。妈妈活一会,便会站着捶捶腰,又很快投入工作。
面活好后便可以将面在面盆里醒一会。就等着擀了。等会之后将醒好的面撒上面补,防止粘一块。其中和面的软硬的掌握也很重要。过软会失去很多口感,然而擀的时候比较容易。过硬会口感较好,擀的时候却能累的半死。很多人图省事会活软的。曾经我就有次不知死活的尝试,然后家里哪里弄的都是面补,擀面棍上也粘的到处都是,抠都抠不下来。结果自然以失败告终。擀面的时候,妈妈站着捶腰的频率也越发的高,不过她很快,动作迅速不拖拉。
擀好之后,要将面条晾一会。之后就可以开始切了。撒上厚厚的一层面补,折成一个长方形,妈妈便大刀阔斧的切起来。切的真快呀,刀与手都快速的移动,我曾经偷偷趴在案板上看妈妈切好多次,到底是怎么弄的,为啥切不到手。奈何手太快,看不清楚。
看啥呢
没,没看啥。我就是看看你怎么不得切着手的。真神奇
这可有功夫了,你以后学做饭了多练练就会了
我到现在也不怎么会,天天就缠着妈妈做给我吃。明明妈妈的手和我一般大,为什么做的比我好吃那么多呢。现在想想,我做的不好吃也许是我的功夫不够,也许是妈妈的味道吧。
面条切好之后,下面条也是一门大学问。农村的方便之处在于,房前屋后都可以开辟菜园。洗些菜园的时令蔬菜,在柴火锅里过油简单的炒一下,便盛出来放着。兑上水烧开后就可以下面条了。妈妈是个节俭的人,常常把中午没吃完的菜汤倒进去。这样却使得面条分外的好吃。手擀的面条容易粘一块,得用勺子搅拌着。待锅开,倒入炒好的菜,再开一次锅,便可以吃啦。悄悄的说,我每次都能吃两大碗。
面条通常都是作为晚饭,早饭的佳肴便是我妈亲手做的死面粑粑了。和面跟面条一样,只是不加鸡蛋。通常是在炒完萝卜豆或者是雪里蕻咸菜后就着油锅贴粑粑。加一点水在锅里。将面外加水弄的粘粘的,蹭着热锅,快速的把水水粘粘的面敷在锅上,弄成薄薄的一层。粑粑便算是贴好了。贴好之后的火候也需要好好掌握。火不能太小,太小吃着不脆。火也不能太大。一不小心就糊了。有次妈妈忙,让我搭把手烧锅,我抓起柴火就猛填,先是火特别大,然后便着不了,又呼啦着起来。结果自然可想而知。这种糊的味道能传的好远,在大路上的拉呱的人闻到,看我灰头土脸的跑出去。笑呵呵的说
跑那么快,可把屋顶烧着吗
可把我羞的不轻。
烧好之后要将粑粑焖一会,让它熟的更透一点。便可以出锅啦。其实起锅对我来说也是个问题,刚出锅的粑粑太烫,我一个不小心就弄锅里沾水了,粑粑就没那么好吃了。这时还得我妈亲自出马。
薄薄脆脆的粑粑配上妈妈做的萝卜豆,这才是人间美味啊,跟外面的妖艳贱货根本不能比。吃上一个粑粑,再喝上一碗米粥。早饭吃的又饱又好,便高高兴兴的上学去啦。
等等,你以为妈妈会做的只有这些?别急啊,妈妈做的香肠、松花蛋、大虾还没来的及说呢,你听着哈,不不不,我还是去擦擦口水,安抚一下我这个吃货的嘴吧,下次再跟你说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