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和我一起美好在这似水年华
什么是财务自由,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当你不工作的时候,也不必为金钱发愁,”我瞬间想到了专职主妇,好吧,这是二班的情况,咱还是继续一班的话题。
那职场妈妈,或是对于养家糊口的男性来说,财务自由是什么呢,资产产生的收入等于或是超过日常开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收大于支。
对于我们现在处于的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想扮年轻又迈入老年保养的中青年阶段,这个支出从各种分类上来讲,还真是不少。
日常资金、孩子的教育资金、父母的养老资金、全家的医疗资金、提升全家幸福指数的悠闲资金,从金额上来单凭的定一个数字,还真的难下定数。
当工作不再是获得现金流的唯一手段时,你就自由了。
畅想下这种自由吧,因为想念赵小姐的咖啡,周末飞厦门,去趟鼓浪屿,窝在咖啡馆里发呆吃甜点,或是天气转凉,拍着胸脯对爸妈说,咱们今年最冷的时候在三亚晒太阳,这是多么自由的任性啊!
那,怎样才能做到呢,没有王健林的气魄,但也要学会他分阶段完成目标的计划性啊,我不觉得靠自己在十年内就能搞定财务自由,切实的从一个小目标开始吧,那就是,跑赢通货膨胀!
跑赢通货膨胀,并非易事。
通货膨胀率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是3.2%、1.5%、1.4%,数据本身的说服力显得有点苍白。
用现实说话吧,2013年你拿一张毛爷爷在超市可以换回一大袋的食品,虾、牛肉、蔬菜和零食,2016年的两张毛爷爷竟只能换回不到两斤的黑猪肉,非要塞满这个大购物袋,估计也只能拿两袋做活动的锅巴做替补。
那为什么公布的通胀率只有那么点点,而我们手中的钱却在大幅度缩水?因为没有考虑到M2,M2年均增长率2015年是13%,GDP增长是7%,13%的货币增长率减GDP的增长率就是通货膨胀率。
但是我们有三万多亿美元的储备,GDP增长一部分用于出口,并没有把物品买进来,实际商品的增长量就不会有7%那么高,至于多少,暂无数据支撑。
但有专家指出,今年通胀率是10%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票票没有达到10%的收益率,那你的钱就在贬值。
好了,你开始迅速去算,银行的定存利率、各宝宝的利率、国债利率,即使是5年国债,利率是4.17%,不到5%,暂且不算她的机会成本,单单对比一下通胀率,完败!有没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开源节流,这四个字显得,我动过开源的脑子,也在节流上下过功夫。不要再听,二十多岁的姑娘应该在最好的年华把钱用在买买买和吃吃吃上这种鬼话了。
我就是从沟里爬出来的,跌得太深,爬得太慢,体力消耗过大,人家40岁的女人都可以活的像少女般嫁给爱情,有钱才任性啊,不要再大把的花钱了,有目的有计划的攒钱也是你生活的重要组成。
节流是有必要的,而且因为复利的存在显得尤为重要。没多少概念吧,数字来说明,同样的收益率是10%,你10W的本金,年底本利是11W,而如果你是100W的本金,年底本利是110W。
有人说,股票,就是一场赌博,风险太大,我没时间没精力也没胆量。
那总得理财吧,不都说了嘛,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男票可以不理你,换一个就是了,财不理你,你只能抱着你的肉肉睡大觉了。
基金,分为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根据风险的大小,收益的回报也不尽相同。
定投,就是定期定额投入资金对同一理财产品的持有,比如是:每个月的发工资那天,把固定金额的资金投入到某只或者某几只你选好的基金中。
P2P,全名是peer‐to‐peer,本意是指个人对个人的点对点贷款。咱国家的的P2P 投资可是高风险投资品,牵扯到个人信用在里面了,这个是碰不得的。
银行理财产品,之前觉得有银行俩字,特别保险,觉得你的投资,银行给予了保险承担,其实理财产品有两种,一种是银行发行的,一种是第三方机构发行银行代销的,和基金有点类似,既然选择银行,找别人来进行投资,干嘛不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投资哩,多一人多一手续环节,靠人人会跑,还是靠天靠地靠自己咯。
至于股票,这些年,给股市交的学费不少,如果非说,选择一个对的理财产品需要专业知识和一丢丢运气的话,那我想说,股票的炒作不仅仅是这些,她还考验了人性的弱点,贪欲和恐惧。
赚钱的可能就在于高点出手,低点接手,多少人在高点舍得走,又多少人挨不住低点的难熬,割肉在黎明前。
闲闲碎碎唠叨了许多,有没有一种感觉,是不是真的不能算,算了就可怕,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太少,有人可能觉得不屑,有算这的功夫,学理财的时间,还不如去和朋友喝喝酒聊聊天,说不定就遇上一个大的商机呢。
是的啊,人家有那种动动脑子就可以开源的本事,如果,你和我一样,暂且没有更好的选择,在各种理财产品中找一个合适的,试试提高一下我们的收益率吧。
争取在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的现在,试着,跑赢通胀!
很显然,这是一篇旧文,连数据都没有更新。再翻看,也是想加入一些新的思考(lan)。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会选择哪种理财方式
有人说,那你没有说到底怎样的方式适合我理财啊?你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同花顺app,还要做一个风险测评,那我又怎能轻易做出判断什么方式对你最优呢?这个问题,如同,找个什么样的人适合我一样无解。
当然,这个无解是针对别人,答案在你心中。
关于目标,心理学家将人分为两种人格类型,一种是接近型目标,设立的公式表达是“如果我做了X事,就能达成Y目标”,这样的动机会促进个体的成长;另一种是回避型目标,设立的公式表达是“如果我不做X事,那么Y事就不会发生。”这样的动机只是帮助个体维持生存。
显然,作为任何一个个体,行为模式都是固定的,通常不会改变。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你的偏好,你承受的压力,你面对问题的解决方式都会表现出来,罗列进行对比。
如果说,未来,计算机可以根据大数据抢先一步知道你“想”做的是什么,那么,现在,请让你打大脑“算”出你想做的是什么。
我想,那样的选择,应该是适合你的,也是最优的。
基金定投的大神可以做到年化30%,你可以试试
有的小伙伴从三十岁起,月存近3K,到60岁的时候可以累计储蓄100W;
有的小伙伴在三十岁时,拿3W5一次性做出投资,年化率12%,到60岁的时候可以累计投资100W;
有的小伙伴在三十岁时,月存三百多,年化率12%,到60岁的时候可以累计投资100W;
对比来看,跟进指数基金倒是不错的选择。
还是那句话,蠢蠢欲动不如立即行动。养一只自己的鹅,再慢慢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