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坚持这样一种认识:写作是人的权力。而这里所指的写作,主要是散文,或者说第一是散文,就如余光中说散文是文学中的步兵一样。
识见要高。站得高一些才会看得远阔一些、全面一些、准确一些,之后独立而冷静地思考与面对这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像俄罗斯民族早期的赫尔岑,以及后来的曼德尔斯塔姆、索尔仁尼琴、阿赫玛托娃等。
胸怀要热。对于日渐被毁坏被侵蚀的大自然,对于世态炎凉甚至“风雨如磐”的人间,对于挣扎与受着迫压的“野草”们,要让胸怀中流动起爱与善的热流,像写下《大地上的事情》的苇岸、写下《瓦尔登湖》的梭罗,像沈从文、孙犁、汪曾祺对于家乡对于小人物对于女性的体贴与温情。鲁迅说要做“甘为泥土的作者”,泥土厚仁而孕育,并有着无尽的底气。
存良知炼胆魄。能否有自由的笔墨,是散文写作的前提(也是一切写作的前提),而良知与胆魄是保持自由笔墨的最后一道保证。常反省,多怀疑,有批判,要有“血泪之作”(孙犁《关于散文》),让笔成为中流砥柱。鲁迅在北洋政府的屠刀下写出《记念刘和珍君》,在国民党的屠刀下撰写《为了忘却的纪念》,从而也铸成散文的不朽。
活的语言。自觉警惕馆阁体、新华体、学院体、流行体的束缚,即使借鉴洋与古,也要与当下的生活有机融合,发自于生命深处的感动与颤栗。
多读书,远离名利。时刻关注中外思想与精神的前沿与纵深,敢于在深夜里孤独地思考与驰骋。汪曾祺在《沈从文的寂寞》一文中说:“一个热衷于利禄,心气浮躁的人,是不能接近自然,也不能接近生活的。”
林贤治有一段评论鲁迅《阿Q正传》的文字,其实亦可用来启迪我们的散文创作:“就思想的密度、感情的浓度和内涵的丰富而言,恐怕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2019年1月5日晨写于济宁方圆忻居垦荒斋
作者简介:
李木生,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讲师团成员。写过300万字的散文与300多首诗,所写散文百余篇次入选各种选本,曾获冰心散文奖,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首届泰山文艺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