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小和尚【The Moment 01】
原文作者:安寺劲
本期判官:戎兵
本人承诺评文的客观性,并坚持站在作者和读者的立场,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原文。以下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觉得在理可以接纳,觉得不在理欢迎来辩。
原文人物:陈望,张萍,陈雄,方路。
原文概要:陈登从小没有父亲,母亲又管不住。他希望自己打架的时候不挨揍,就想办法跑去寺庙学武。遇到的主持是自己母亲的旧相识,却不教他习武,也不送他回去,不怕他母亲担心?三年后莫名其妙的下山,莫名其妙的遇到了一些事,然后主持死了,被突然跳出来的父亲杀死的。(母亲好像没解释什么,主持也没过多解释,他的交待就是把自己交待在那了。陈登一脸懵逼,方路一脸懵逼,我也是。)
人物关系:张萍陈望是母子,张萍方路是实质上的夫妻。(那么问题来了:张萍和陈雄是什么关系?陈望为什么不姓方?张萍当初为什么要和陈雄走?方路都干嘛去了?文中都没有介绍。)
叙事风格:以说书人的口吻进行叙述,轻快、幽默。优点:便于情节的开展和叙述。缺点:叙述者主观性过强,描写太过口语化,影响故事本身的张力和魅力。
行文习惯:情节平淡时与读者互动;情节高潮时人物对话;结尾也很好,但未与全篇达成和谐。说书人的开头,江湖人的结尾。
例:原来啊,这陈望从小就没爹,问他娘,他娘每次只有一句话,“你爹死了。”不管陈望咋问,都是同样的话,后来陈望索性也不问了,他不问了,不代表别人不会说啊,跟村里的一起玩,小孩子哪有不急眼的时候,这一急,对方就会说他,“有娘养,没爹教。”这不就是说陈望是野种吗?这换了谁,谁会乐意啊,搁你身上,你会乐意?肯定不乐意嘛,所以这也怪不得陈望,你问我怪谁?非要怪的话只能怪他爹了,他要是在,不就没这档子事了吗?你问我为啥?自己寻思唉。
标点:普遍逗号为主,断句不明显,影响阅读感受。例句同上。
词汇:“这”、“你”二字使用频率最高,第二人称“你“字既有文中人物所用,也有作者叙述自带。都强调了叙事风格,对文章的好坏就如上面说到的优缺点。例句同上。
小结:通篇下来,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的写作风格。另外,故事可读性强,但有缺陷;小矛盾合情合理,大矛盾却不明不白;人物没有深入刻画,环境没有描写,多数时候都是作者自说自话。当然,这很大一部分也替代了环境描写的功能。
下面是挑刺环节:
例句1:陈望还就是天天打架,而且每次打架都是他首先动的手,这你肯定就该说了,既然是他首先动的手,那就怪不得别人还手了。
“首先”一次用在这略显啰嗦,不如直接用“先”?
例句2:等他恢复了过来,就着急忙慌的跑了出去。这望娘回来一看儿不见了,顿时瘫坐在地上,口中骂道:“造孽啊,到头来还是跟你死爹一样,我养儿有什么用啊。”
一直在喂他饭呢,这孩子妈去了哪回来的?
例句3:说陈望离了家,一路狂奔、径直来到了五十里之外的悬方寺,刚巧不巧,是主持接待的他。
先不说有知客僧,一个小孩子也轮不到堂堂主持接待吧。
例句4:主持一看这孩子,顿时一心惊,这孩子的相貌,尤其这双眼眸似乎让自己想起了什么,于是细细盘问开来。“你家从何来?家里还有几口人?”主持一问。
前一句是伏笔吧,但我总觉得怪怪的。后一句就不用说了。
例句5:望娘并没有说话,只是哭个不停,“你为什么还要回来,为什么?” “当初的那段执念你还没有放下吗?” “放下?她本来是我的人,要不是你……”“当初你多行不善,你知道他们跟着你会有怎么样的结果吗?”
我看了两次才看懂是哪些人说的话。
例句6:只见得主持一掌拍飞了陈望,而方路的手正好抓在主持的脑袋上,手离开,主持倒了下去。
手的离开是对方的不挽留,还是自己选择了放弃。(笑脸)
解药:上帝视角不应有情;另外,能把坑补上不?
想不想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想不想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想不想获得针对性地提高和收获呢?武侠江湖专题暨社群评文团,会“不择手段”地帮助你!
本评文为武侠江湖专题活动,有意者请将文章分别投入武侠江湖专题及其子专题武侠江湖之勇气咖,通过后,届时会有专人评点。期待你的参与!
传送门:武侠江湖、武侠江湖专题之勇气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