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事的好处在于能够给正史的记载打补丁。虽然只是一鳞半爪,却如云中之龙,更见其神韵。而名人轶事,正所谓“吉光片羽”,能起到“想见其为人”的作用。
1931年,在“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下,整个苏区都发生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到处抓AB团,将不少好同志抓了起来,还准备杀掉一些人。
当时,在敌后万泰边境地区负责青年工作的张爱萍同志,也被人诬陷为AB团青年总部的头头,被抓了起来,并很快就要遭到处决。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任弼时同志来了,他问主持调查此事的人:“逮捕张爱萍有什么根据?”对方回答:“有敌人的口供。”任弼时同志严肃地说:“口供?不应该只凭口供,应当从他这一时期的工作中找根据。”他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张爱萍的历史:张爱萍在大革命失败后到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曾几次被捕表现都很好,后来党组织又派他到红军中来,周恩来同志亲自调他到中央苏区做青年工作。根据这些情况,他觉得张爱萍同志是可靠的,“不会是AB团”。接着,他又派了一位同志到万泰地区作更深入细致的调查,从下层组织到上层少共本身工作,从少年先锋队工作到儿童团工作,从党到政府等各方面都做了极为详尽的了解。调查结果证明,所谓张爱萍是AB团一事纯系敌人诬陷,而任弼时同志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
张爱萍同志终于幸免于“左”倾路线的无辜迫害。建国后张爱萍就任过华东军区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要职,同时还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党的中央委员等职务,并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