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刚刚才步入简书甚至还未动一字的新人,但也一直在3g书城又或是起点更着自己的网文,所以抱着试试手的想法却很是幸运地点开了这么一个瞬息触动人心弦的文题,虽然简单却让人发自内心地想要诉说些什么……
读着余华的书度过了我略显短暂的十九年人生中的四分之一时光,在其中品味到了许多,就像是抹去了一直蒙着眼睛的灰,再睁眼已经是一片全新景象……
我不似初学汉字的孩童那样如饥似渴地通读着各国的童话,幻想着还遮盖着一层纱的现实能够如其一般美好,公主都会遇上自己的王子而非白马。
也不像仍漫步于青春路上的少男少女那般憧憬着书籍中的一切爱情,坐在树荫下对照着自己与书中的人物到底有几分相似,又思虑着是否会遇见同一个结局。
当然也不会如同慢悠悠散步于清晨的老人那般爱着最苦涩淡然的清茶,布下一盘空棋局,在聆听鸟语花香的间隙品读那一行一行慢于生活的诗。
我只是有些难以接受这现实,想要钻进余华的书里,借着一个又一个故事去见识一下其中的触目惊心,一直没忘记第一次的印象深刻,他写着:“与现实的荒诞相比,小说的荒诞简直小巫见大巫。”是一种出人意料的共鸣……
还记得第一次得见余华的作品还是在温州的新华书城,那时候仍是个爱读郭敬明小说的年纪,徘徊在书架周遭只为寻那最新的爵迹。可很巧的是,我却在随意一瞥间发现了余华时隔七年后的最新作品《第七天》,在这之前我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么一个人,被吸引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基督教信仰与书名的契合还有封面上所谓“七年磨一剑”的那股霸气。这么一翻开却是彻底连上了羁绊,那天我忘记了初衷,只是捧着这本书跑回了家,不是说郭敬明的书写得不好,只是余华真真切切打碎了我的世界观,让我觉得,原来书还能这么写……
自那以后,我便开始如饥似渴地通读起了他所有的书,他并不是个多产的作家,可每本书却都能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活着》让我第一次明白了哲学掺杂人生后可以变得那么简单,活着就是为了活着;《兄弟》一度让我笑出声来,可最后却是渐渐读出了泪;《许三观卖血记》是个难得的好结局,却反倒让人根本开心不起来……一本又一本书描绘着他眼中的人生,人性和世界在对撞擦出一点点荒诞的火花……
说起来,余华其实和我来自同一个地方,都是充满温婉的江南水乡,却不知道他为何能够写出这样冷漠的文章。但自从学会用那种视角观察世界时,我便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年岁与阅历的增加,也让我慢慢感觉到现实的压迫,所以手中的笔自然也就有了用处。一个作家在灵感最充盈、眼睛最明亮时应该做的,并非是无病呻吟又或是多愁善感叹人世,而应该以笔为矛,去毫不留情地揭示这个社会的问题,为世界和人类的未来带去一点点曙光。
即使几次征文比赛被退回了稿子,即使这种文体和意识根本不适合初中生的考试作文,但我还是在一点点写下去,只为手写本心,只为下次读余华的作品仍能不羞不愧。
一直就这么写着写着来到了大学,报上了一直喜爱的中文系,连老师都觉得残忍的余华却是渐渐成了我的同行前辈,他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走上了一条又爱又恨的道路。每个作者在深夜都会长叹,因为正用着自己最爱的笔写着自己最疑惑的世界……
余华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鬼才,他能用自己的文章影响别人甚至社会,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改革者。作为世界上的一个异类,他正用着手中那一支与其身躯同样渺小瘦弱的笔去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变数……
与现实的荒诞相比,小说的荒诞简直小巫见大巫……
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