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凡
昨夜睡前,无意阅读了《梦里花落知多少》中的一篇《背影》,对三毛本不了解,读完后,突然非常喜欢。文字简单却不平淡,情感真实却不做作。
于是今天,特意去了解了一下三毛,对她的喜爱,顿时泛滥了。如果您也刚好有空,不妨静下心来,和我一起,去了解这位奇女子吧。
-
为何称她为“奇女子”?
梁羽生曾经评价:
有些本来是含义美好的名词,用得滥了,也就变成庸俗不堪了。才子才女满街走是一个例子,银幕、荧幕上的奇女子频频出现也是一个例子。我本来不想把这种已经变得俗气的衔头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没有什么更适合的形容,那就还是称她为奇女子吧。
“奇”的正面意思应是“特立独行”,按辞海的解释,即志行高洁,不肯随波逐流之谓也。
没错,三毛就是这样。不管身处于怎样的环境,或者遇到怎样的人,怎样的事。她这一生,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否则,她也不会在年仅四十八岁的时候选择自杀。
三毛的父亲说:
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话语简单却又包含哲理,一生,确实应该痛快而活。生命长短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你过的是否痛快。
-
三毛与她的丈夫荷西,曾经有一段广为人知的对话。
荷西问三毛:你想嫁个什么样的人?
三毛说:看的顺眼,千万富翁也嫁。看的不顺眼,亿万富翁也嫁。
荷西就说:那说来说去你还是想嫁个有钱的。
三毛看了荷西一眼说:也有例外的时候。
“那你要是嫁给我呢?”荷西问道,
三毛叹了口气说:要是你的话那只要够吃饭的钱就够了。
“那你吃的多吗?”荷西问道。
“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一点。”三毛小心的说道。
这段话来自《结婚记》。
其实三毛,一直都是认真对待爱情的。她对于爱情的态度,是选择人,丝毫不看其他的附加条件。她的爱情,是和自己相爱的人,去创造未来,去一起体验生活,感受世界。
在《沙漠中的饭店》中,讲述了她和外国丈夫荷西吃中国菜的乐趣。饮食文化的差异没有成为他们生活交流的障碍,反而却成为了他们快乐的源泉。
《结婚记》中,记述了她与荷西在沙漠中匆促结婚的过程,既庄严又可笑,但也十分温馨。
无疑,这种爱情观,才是最美的,像高举于尘俗之上的繁花,也犹如沙漠之中的一股清流。正因为这样,才能遇见荷西,伤于荷西。
她太过怀念逝世的丈夫,以至于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但也可能就是生命里这样真实而勇敢的性格,才能成就于她。
-
三毛的作品,情感十分真实。与其他的爱情作品不同,她的爱情作品,没有那种花前月下的感觉,反而是原汁原味的、还原出爱情里应有的细水长流。
可能与三毛的经历有关,她的文字,更多把握的是人物真实的情感,且情感细腻至极,句句戳心。她的文章,适合慢读,品读,去感受她在文字里所描绘的情感。
正是这种细腻,更能引起情感的交流,灵魂的共鸣。读罢,便有一种“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感觉。
好啦,这里送上三毛的一些语录。文字简洁,句式优美,意蕴深远,愿我们一起成长。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送你一匹马》
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 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雨季不再来》
所有的人,起初都只是空心人,所谓自我,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全靠书籍绘画音乐电影里他人的生命体验唤出方向,并用自己的经历去充填,渐渐成为实心人。而在这个由假及真的过程里,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是时间。——《空心人》
梦想,可以天花乱坠,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亲爱的三毛》
有时候,我多么希望能有一双睿智的眼睛能够看穿我,能够明白了解我的一切,包括所有的斑斓和荒芜。那双眼眸能够穿透我的最为本质的灵魂,直抵我心灵深处那个真实的自己,她的话语能解决我所有的迷惑,或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能有一针见血的评价。——《雨季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