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打卡
时间9月28-29
1.你有没有以高标准来要求你的学生?
你是否向孩子展示过你的标准?
2.以高标准来要求孩子的好处是什么?
3.讨论:高标准是不是意味着打击学生的自信?“高标准”与“鼓励”相悖吗?为什么?
4.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
读了本书第二节“不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曲奇蛋糕”,发现自己的问题教学,原来我也是罗恩老师笔下的“一些老师”。
在批改作业时,我总是不自觉的就给同学们高分,比如之前让同学们制作单元大纲,最先开始只有极少部分同学能拿到90分以上,因为此时我还是以高标准在要求同学们的,但是慢慢的我觉得同学们是很用心的在完成我布置的作业,有的同学会用很多颜色的笔突出他认为的重难点,或是在纸张上画上漂亮的小花、可爱的头像,或是用很多页的纸字迹工整的完成。这些都打动了我,我都一一給他们打了90分以上,但其实我知道,他们内容是不过关的。
慢慢的,我发现同学们会朝着这些“高分标准”去完成我布置的作业,收上来的作业越来越花里胡哨,但是没有多少同学是很认真的去琢磨大纲的内容的。也就是同学们都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了。而这个“标准”是我适当給他们的。
而我的这种错误的标准,让同学们慢慢的也是去了学习的兴趣——高分来得太容易了,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不会很珍惜。
所以,对于第一题的两问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但是,通过罗恩老师的教育,让我意识到高标准要求学生是可以让同学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也让同学们找到真确的前进方向,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我。
之前的我认为“高标准”会打击学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过现在我有不同的认识了。做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做温室里的花朵。为人师,更应该的是培养与时俱进的国家人才,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正确方向,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高标准”可以是铁面无私,但是“鼓励”可以是柔情似水。只是,两者的呈现方式一定是不同的。标准是事先的,在事情还未开始时就已经成型了,我们在经历的这个过程中都应该按照这个事先的标准去执行、去判定、去给出结果。但是,如果最终结果不如人意时,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如罗恩老师一样,告诉同学们达到高标准的方法,以这种方式鼓励同学们,让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式取得成功。
所以高标准不等于打击学生,而高标准可以与鼓励共生。
最后,分享一句本节对我触动最深的话:
“如果她的第一份作业不是得了F,她就永远都不会做出那座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