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说寤生,唔,就是他妈妈生他时难产的那位郑庄公,也就是克段于鄢的郑伯。
说,姜氏生庄公难产,很难很难,痛得呼天抢地、大汗淋漓。寤生是倒着生,人家是头先出来,庄公反其道而行之,先出伸出一只脚来,仿佛极不情愿来到这个世界。后来生共叔段,很痛快,像是母鸡下了个蛋。
姜氏死里逃生,不爱长子爱幼子,甚至打算立共叔段为世子。不难想象,她给庄公穿了多少双小鞋。庄公从小到大,一直在忍,一直在装,一直活得慎之又慎。
庄公即位后,贵为一国(诸侯国)之君,还得装“孝”,不能轻易与虎视眈眈的老娘撕破脸。还得装悌,对弟弟的胡作非为睁只眼、闭只眼。他无比耐心地等着老娘和弟弟犯错误,等他们母子“多行不义”,且终于等到了“克段于鄢”的那一天。
也许是憋得太久了,压抑不住了,冲动之下,不装了,把老娘打入地宫,且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黄泉是地狱,这辈子不死不相见了。发誓之后立即后悔:过了,过头了!破坏了自己一直以来塑造的“孝子”形象。
庄公此时的糊涂,是真糊涂。
好在有个善解人意的大臣,颍考叔。
那天君臣二人共进午餐。颖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颖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
庄公赶紧接过话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
颍考叔问明白原由,直接出主意:挖地道去见,挖出泉水来,那地方就是黄泉,不算违背誓言。
庄公果然挖了地道去见老娘,据说母子重逢,其乐融融。
后来,颍考叔死也没想到,庄子会装糊涂。
春秋时期,贵族好战,战前有一个授兵典礼,把战车和兵器授予高贵的武士们。
颍考叔和另一个将军叫子都的为争一辆战车起了冲突,颍考叔拉起车辕就跑,子都拔戟便追,一前一后跑了十几里,二人累得半死,只好作罢。
战场上,颍考叔果然骁勇,手擎大旗,头一个登上了敌方城头——就在此时,城下乱军之中一箭飞去,可怜那颍考叔栽下城头!——被自己人打了黑枪,英勇就义了。
寤生——唔,就是庄公,明知道是子都干的,很生气,他传令三军,站好队,厉声喝问:谁干的?是谁?给老子站出来!
子都就站在庄公身后,一个钱事都没有。
三军将士都知道是子都干的,还知道庄公在装糊涂,知道他喜欢子都。
对了,子都,呃,是著名的美男子。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大清。
这国的皇帝装起糊涂来,全是一等一的本事。
当代散文大师余秋雨写了一篇著名的散文:《一个王朝的背影》,那里面最重要的背影就是康熙。
据余秋雨考证,康熙最突出的优点是好学:
“大凡经、史、子、集、诗书、音律,他都下过一番功夫,其中对朱熹哲学钻研最深。大规模地组织人力编辑出版《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大清会典》,文化气魄铺天盖地。”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康熙做到了中西兼容!
他在故宫和避暑山庄认真研究欧几里德几何学,经常演算习题,又学习了法国数学家巴蒂的《实用和理论几何学》,比较它与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差别……
皇帝开明如此,大臣们还在那儿争论体用,争个屁呀。
到了乾隆,为什么又闭关锁国了呢?
这帮天之骄子,难道真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有人说,他们在装糊涂。
他们可以知道外面的世界,但是老百姓不可以。老百姓一旦知道“盛世”的真相,就不肯下跪,就会危及他们屁股下面那张龙椅。国家贫穷算什么,只要政权“江山”稳定,而且那江山必须姓爱新觉罗。
似乎有点道理。市场经济讲自由,讲平等,讲法治,讲来讲去,还有皇帝什么事。
便想,历朝历代,除了那位“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是真糊涂,别的皇帝,从秦始皇、汉武帝到慈禧,一个比一个圣明,难道都不知道治下的“子民“过的是啥日子?
都他妈装糊涂。
装糊涂又叫装睡,唤不醒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