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提出要去库存开始,各地方政府就上演了抢人的戏码。接着就有人质疑当地政府是为了去库存,才出台留人政策。其实,这个目的也没有什么不好,毕竟城市的未来,需要美好的环境和优秀的人才共同构建。
6月23日,武汉提出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6月29日,长沙提出五年吸引100万人才;西安也提出“五年投入38亿,引才育才100万”的目标。
在住房方面,南京市发布了《人才安居办法》,提出力保16万人才安居乐业,主要面向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和园区内新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六类人才,可以分别享受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购房补贴和租赁补贴五种待遇。
成都宣布将大力实施“蓉漂”计划,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大人才公寓和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对外地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来蓉应聘可提供7天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在产业新城投放人才租赁住房,让广大“蓉漂”住得上房、安得了家。
10月份,武汉公布了升级版的大学生新政,主要包括落户条件、安居住房和薪酬收入3个方面。其中,落户条件再次放宽,住房方面则强调争取“让更多留汉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20%租到租赁房”。
另外,武汉这次还率先出台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大学专科生4万元、大学本科生5万元、硕士研究生6万元、博士研究生8万元。
从抢人策略中可以看出,户口、房子和现金补贴,都是重头戏。户口方面,二线城市对本科毕业生落户几乎零门槛,不少城市对落户还有租房补贴。
这些城市的福利政策,也许能够暂时留住人才。如果期望人才对城市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还需要用时间来发酵。在发酵的过程中,城市其他方面后续力量能否对人才造成长久的吸引力,这需要当地政府认真思考,提高多方面的、长期的、优质的吸引力。
钱确实是最直接的吸引力。跟钱关系密切的是薪酬,如果薪酬太低,会影响消费,影响需求,影响生产。即使给了房子和车,供养这些车和房子占去大部分支出,会使得可支配资产减少,其他的消费项目不足,更高层的人生追求,就很难达到。
所以武汉出台的毕业生工资指导最低标准,估计考虑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也可能是一种伤害。
岗位工资的提供者是企业,如果企业的用人成本升高,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行为,一是可能搬到一个成本的低或者效率高成本高的地方去;二是可能压缩用工数量,本应从多人身上获取的利润变成从少数人身上获取利润。结果是造成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工作内容繁重。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更好的去处,有多少愿意留下呢?
城市究竟应该怎么办?
已经很明显了,系住人才的是当地企业。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企业就是人才依靠的大树,如果当地政府种出的企业数目和种类又多,又优质,加之辅助的社会福利,人才就会被留在城市。
总之,要让企业乐于给毕业生开出更高薪酬,政府还是应该着重于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或者税收上多给优惠政策。随着岁月的流淌,城市的魅力会越加突显出来。深圳正是这样一座城市。
城市先找到自己的优势,建立一个主要发动机,再扩展其他的产业。比如长沙的娱乐产业已经发展了起来,就可以试着发展互联网、金融、科技产业。
除了用高薪暂时留住人才外,城市还需要构建其他加分项,比如创造好的环境,让人才有机遇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即满足了生存需求又满足了精神需求,那谁又真心愿意远离家乡和亲人,去追梦远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