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动辄就说“仪式感”,我向来表示无感,因为没有人给我这个氛围。但是亲身受到了小兮兮制造的仪式感,还是颇有感慨。
小兮兮上二年级了,本学期第一次接触看图写话。对于这项练习,我是不担心他的,他那天天话痨似的嘴巴,我想他应该能写得出来。再加上每天要听某平台上的故事,有些词语还是能掌握一些的,只是刚开始可能不知道怎么运用。
老师在群里说,孩子们练习了看图写话,要求家长帮忙协助孩子整理一下。
图片上的一幅图描绘的是一个小女孩在户外写生,要求小朋友展开想象写文字,给了一定的作文格数。还没有看到练习稿,小兮兮就一脸傲娇的告诉我,老师给的格子太少了,不够他发挥的。
这就是话痨的优势吗?
他话多,有时就像小孩子刚学话一样,偶尔蹦出一句我摸不清头脑的话。那天刚接了他放学出来,还没有走到校门口,就发现他直勾勾地盯着阴沉沉的天空。我以为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停下来等着他开口。他在看了几秒钟以后对我说:“妈妈,你看!被囚禁的天空!”
……
被囚禁?的天空?是看了希腊神话吗?囚禁两个字怕是认都认不到,目前的课本更不会讲这种底色的文学句子。
“你在哪听到的?”
“忘记了,随便想的吧。”
我还是一脸懵圈。
这次应老师要求,在看了他写的内容后,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和他讲一下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在得知我要和他谈后,他并没有做什么表示,只是开始沏茶。既然他不感兴趣就算了,我就准备督促他上床睡觉。谁知他沏好茶后将茶杯摆好,并且又专门清理了一道桌子,随后邀请我坐在他对面,示意我开始讲。
“需要这么隆重吗?”我诧异地问。
“那当然!这才有仪式感。座谈会的时间不够了,也缺少食材,将就一下了。”
“一个小小的作业,还要开座谈会?!”
“这样才有氛围啊,气氛也轻松。说好了,是讨论,不是教。教就是老师那样了哈,我们不需要教的口气。”
“……”
此刻我对自己经常说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家里根本就没有人有这个仪式感的概念。X同志从来不记得我生日,也从来没有过生日礼物,更别说结婚纪念日了。时间长了我也就淡化了。而小兮兮却如此地热衷,真不知道是从哪里学来的。
这不觉让我想起了他在上一年级时的一次语文考试,一道“我爱**”的填空题,小兮兮的答案是班级里一位女生的名字。据老师说,班级中孩子们的答案基本都是爸爸或者妈妈,要么是其他亲人,只有他写的是女同学的名字。这让我尤为失望,难道在他的心目中,我还不如他们班一个女生?起码说明,他第一个想起来的不是我。我曾经不甘心地给他讲“爱”与“喜欢”的区别,看他那无辜而又茫然的眼神,又放弃了。
小兮兮还在对面给我端茶,倒茶,我却喝不下去了,我仿佛看见了N年后,他给未来的女朋友制造浪漫的场景,女孩儿一脸幸福。想得我一阵心酸,很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