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苏
《小王子》中,狐狸说:“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 ”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 ”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
我是一个特别有仪式感的人,有了仪式,某件事情,某个人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更不一样,生命有了生命。就像下雨之前,会有阴天预示;雨天之后,会有彩虹庆祝。
我会在早上起床刷牙的时候放音乐,来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边听音乐,边刷牙,起床气逐渐消逝,而我的灵魂也在不知不觉间,被这美好叫醒,元气满满。
如果要约朋友,我会首先确认自己的时间,然后提前一天或者两天,打电话约TA,当时间确定的那一刻,我就开始期待,期待和朋友的聊天,也会欣喜和他们的见面。
为了聚会这短短的几个小时,我会从众多衣服中翻喜欢的衣服的牌子,然后清洗或者熨烫,在睡前放在枕边,方便第二天穿。
还要把脏兮兮的鞋子用洗牙粉刷干净,才能跟衣服很好地搭配。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要搭配的包包,包括颜色,款式,大小,都在我考虑的范围内。
最重要的是,出门前一定会洗澡、洗头发。这会让我觉得神清气爽,尤其是在夏天,身上的洗发水味道让我觉得很舒服。
我也会在睡觉之前,关掉卧室顶灯,打开床头柜上的台灯,告诉自己要睡觉了。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很热爱生活,但是总觉得他们的生活缺了一些味道,一些些仪式感的味道。没有对错,只是我觉得生活已经很艰难,何不增加一些仪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
如果我们不会为了客人的到来,而提前准备水果、蔬菜,提前开空调降低室内温度;如果我们不会为了见一个重要的人,而去准备需要穿的服装,化合适的妆容;如果我们不会为了职位的晋升,而去喝酒庆祝……
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仪式,生活会有多寡淡。
自从离开家上学到工作之后的今天,就没再在父母亲身边为他们过生日,但是,我还是在他们生日当天,打电话祝他们生日快乐,父母也会叮嘱我,吃点好的。
我自己自然也不会客气。下班后,去蛋糕店选一块小蛋糕,然后去餐馆点两个自己喜欢吃的菜,在回家的路上,买一些水果带回家。然后坐在电脑前,边看电视,边吃水果,就算是为他们过了生日。
我想,虽然不在他们身边,但是,一个人做这些事情,为他们遥祝生日快乐,就会觉得好像就在身边一样。这可能就是仪式感的魔力和魅力之处吧。
身边的一个朋友告诉我,说她失恋了,决定以后不再跟他前男友联系了。我说好啊,那就把所有方式都删掉吧,告别过去,过好当下。
她说不仅如此,她还要在这之前把所有有关他们记忆的东西都处理掉,只有这样,才觉得他们之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很多时候,但我看到书中、良心剧中,古人所表现出的仪式感,我都特别想穿越回去。古人对仪式的重视,远远多于现代社会,生活也比我们有情趣很多。
古人云,“沐浴焚香,抚琴赏菊”。在弹琴之前,要沐浴焚香,营造出氛围、创造出意境,既是对音乐的尊重,也能奏出好曲子。这与茶道有异曲同工之妙,碾茶、擦杯、注水、出汤,繁琐的细节有虔诚之心,品出的是茶香,更是一种精神的修炼。人借仪式感,让生活慢一些、庄重一些、色彩丰富一些,也让日常生活有一些不同的体验。
古人的成人礼,即“冠礼”和“笄礼”。男子满20岁时行冠礼,即加冠,表示其已成人,被族群承认,之后可以娶妻。女子则是在满15岁后行笄礼,及笄之后可以嫁人。
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成丁礼演变而来,一直延续至明代。具体的仪式是由受礼者在宗庙中将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由于要穿戴的服饰很多,包括冠中、帽子、幞头、衣衫、革带、鞋靴等,于是分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将不同材料制成、代表不同含义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后,还要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个“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日后择偶成婚的资格。
女子的成年礼叫笄礼,也叫加笄,在15岁时举行,就是由女孩的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一根簪子;改变发式表示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从时间到参礼人员,从服制到音乐再到礼器,都有很严格的讲究。
真正的仪式感,“感”是基础,是对生活的热爱,是让生活变得有趣的一剂“老干妈”。重点是“仪式”,要为“感”而付出行动。
仪式感,就像咖啡中加了一块糖,牛奶中加了燕麦片,蛋糕上放了一颗草莓,把日子拉长,把世界变大了。
没有仪式感的生活就像一杯温开水,安逸平淡,虽好,但我更喜欢里面加一些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