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原创,非诚勿扰,欢迎关注公众hao:险中求真HK
香港的保险计划90%性质是分红险,除开我们熟知的消费型险种比如医疗险、定期寿险、意外险等还有3—6年定存的保证型短期储蓄险,其他保单通通带有分红部分。
客户常常会投入较多资金的保单就是长期分红型储蓄险(这里也包括提供高额人寿保障杠杆的寿险,也有储蓄功能,统称为终身寿险)。
正如咱们每年都会看到的大单,明星们网红大咖们不是买保记就是买友记,反正基本也就选择某一家公司。(当身边只有某一个代理人的时候,真的会以为某家的产品就是最好的,但是最好在哪里并不清楚?)
比如100万港币都给某家。。。
2 million 都给某家。。。
40万刀都给某家。。。
如果您有100万美金可投于长期型保单做投资和资产配置,为了养老规划或者财富传承等用途,您会愿意把这笔钱只放在一家公司吗?
10万美金我都不愿意,更别说100万。
首先要明白,分红保单是保险公司把保费收集起来帮客户做投资,大家共享收益,共担风险。保费投入到信用评级极其良好的再保险资产给予保证收益后,剩余本金部分会汇集到保险公司的专属分红业务基金里做分散投资。
所以,分红保单的收益所得分为两个部分——保证回报和非保证红利。非保证部分并不是保险公司欠客户的“债”,客户不是债权人,要求保险公司按月/按年固定付息。保险公司更类似于一个混合型基金的管理人,保费是要拿来做投资的,但这个基金是保本的,然后通过长期积极主动管理、持有足够分散的资产类别来获得稳健回报。
哪家公司最能赚钱?这其实就是在PK投资实力和管理能力。
如果在投资过程中遇到某些不利因素呢?那保单上面的非保证利益正是保单持有人和保险公司之间进行“可能性损失共担”的一种调和。正所谓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有了分红,保险公司可以避免承担过多的损失,但也不会赚取过多的利润。保险公司在为客户赚钱,也是在为自己谋取利润。
而可能影响非保证红利派发的因素包括,利差影响——来源于投资资产的实际利润和亏损,外在市场风险因素,货币政策变化等;死差影响——来源于保险公司历年在身故赔偿或其他保障权益方面衍生的成本;费差影响——来源于管理保单的费用,各种行政开支和销售酬金等支出;退保差影响——保单退保率,不管是部分退保或全部退保也好有可能影响同组别其他保单的红利。
对于我们目前最关注的储蓄型终身寿险而言,“利差” 即保单实际的投资回报和预期之间的差额,是影响保险公司分红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分红保单的固有特质决定了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有100%承诺全部保证的收益,那如何简单天真地去相信某一家公司就可以完美办到?
我一直都说,没有哪家保险公司可以独占鳌头,正如没有哪一家保险公司的分红产品可以天下无敌,举世无双。除非某保单的功能性和保证收益独一无二,唯独符合您的迫切需要及所有期待。
当然,大部分客户最喜欢看的还是收益,预期收益高,那就更吸引人。关键连保险公司自己都无法预见未来的事情,怎么可能把计划书的数字就当做百分之百承诺。正如没有人能仅仅通过模拟系统准确测出苹果或者腾讯的股票在某一年是多少价位吧?
保险公司各自的死差影响、退保差影响,费差影响都不一致,更何况关乎最重要的投资利益,各公司的投资团队不一样,投资行为和风格也不尽相同。
即使每个保司的投资精英团队都有一样的,60%的硕士,20%的博士比例,40%考取了CFA,也不代表他们的能力是一样的,投资结果更不可能一样。
即使A公司的某张分红保单做了长期均衡占比40%—60%的权益类资产投资,B公司也投资了一样的比例,他们给出的收益也当然完全不一样。一个会低些,一个会高些;保守数据,乐观数据和悲观数据都不一样。
(这个可以看计划书上各公司预计上调和下调的波幅,有的公司是1.5个点,有的公司1.8个点,有的公司2.5个点),但这并不代表预期收益低的投资能力就差,只能说对自身和未来的测评更加保守。所以,您要怎么选?
即使几个保险公司都有投资北美和亚太地区的股市,他们能为客户争取到的回报也当然不一样。很简单,就像不可能都去买某某银行或者某某公司的股票,也不会步履一致地持有同样时间和同样的比例。又比如对于地产或者长短期债券项目投资,大家当然各自有办法和不尽相同的眼光。
即使A和B分红计划的周年红利孳息率都为4%,但最终可能B的累积周年红利部分会比A多不少。因为每年红利的发放额是孳息的“源头”,它是通过真实项目的投资得来的,正如每个公司购买的标的都不一样,怎么可能有同样的回报?每年定期拿到手的红利越多,累积的也就越丰厚。
即使看某某上市保险公司年报,看它的收入水平,看内含价值,看新增业务价值,看自由盈余,看投资利得,也不代表数字最好看的某家就是能给你最棒的投资收益,或者是最适合你的计划。
年报只是某一年的,每年都在发生变化;但你要决定投保的储蓄分红计划是要长期拿终身的,或者至少持有15年,20年,30年。而且年报统计的总数据也根本反映不到某一只分红计划的实际投资利得。
分散投保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好公司不是只有一家,就好像买手机,您会因为某一个功能特性买Apple,因为另一个优势再买一款华为。只要有充足的资金,您就可以同时拥有来自不同厂家的三台高端手机,何乐而不为呢,还可以享受不同的商品应用和服务价值。
我们当然要理解分红保险的好处,所以才能正视分散投保的意义。
分红保险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的英国,当时是为了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风险而设计推出,运用的分红方式为增额分红(英式分红):1776年,英国公平保险公司进行决算时,发现公司实际盈利比预期的公司的盈利多出许多,于是将已收保费的10%还给保单所有人。(客户们可以多拿到钱或者少交保费,您说开不开心?)
说得通俗一点,保单在设计之初都有一个预定利率,但是市场环境在改变,这个变动风险就是保单预定利率以外的变动风险:例如,在我国90年代的高利率时代,保单预定利率一般在8%左右,而那个时候的银行存款甚至可以达到10%—12%的高利率。如果保险公司要按照8%的利率给到投保人回报,那自己管理资产的投资收益率就得长期高于这个。
但事实上,后来央行连续数次下调定期存款利率,而如果保险公司要终身给付客户8%的收益,但实际自身的投资收益率却一直在下降,比如到了5%的水平,那么保险公司自己就要贴补这个差额,对他们来说当然是非常不利的。而假定后来的投资纯收益率节节攀升到10%及以上呢,还是给客户8%的回报,对客户又是很不利的。
所以为了应付这个问题,,分红险的概念就是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利益的一种平衡,也是为了对抗未来不同时期的市场收益风险。
但现在内地市场是什么情况?
2019年的10月份,各类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在朋友圈卖疯了,接着就有了11月份的银保监会召开风险提示约谈会。代理人们都宣传过的内地收益最高,现价最高的年金险产品必须要很快下架,还没上架的产品就不再上了。于是,11—12月份又是一波拼命呼喊的停售潮。
4.025%的预定利率,其实算出来终身的平均真实回报率也就3.8%—3.9%左右。不管您觉得低还是高都买不到了,长期年金险的最高预定利率被银保监会下调到3.5%。那如果保险公司实际拿到的长期平均年化回报为6%呢、7%呢,或8%呢,公司自己就偷着乐吧,对客户来说当然不好。
如果内地保险的预定利率持续降低,那么分红型保单的设计一定是出路之一。在美国约有80%的保单具有分红性质,在德国分红险占该国寿险市场85%,而在香港高达90%。
但是一直以来,内地的分红保险都做得不好,鲜有人关注是什么原因?除了自身现代保险业的发展时间还太短而导致各方面经验不足,最关键还是监管的设限,投资的设限。
1、 内地保险资金被规定只能投资较小比例的以股票为代表的权益资产,投资种类比起在海外的选择还是较单一; 2、人民币保单没法让资金合理出境进行全球投资分散风险,而A股的羊群效应明显(换手率和波动率太大),机构投资坚持长期价值投资有一定困难,短线操作根本不适合险企的大额资金(最关键还是无法分散风险); 3、人民币还未国际化,无法进行货币对冲,或者使用多类衍生工具分散风险/提高收益。
支持原创,非诚勿扰,切勿盗用。欢迎关注公众hao:险中求真HK
全球大部分央行目前都在一定范围内降准降息,可是权益类资产的收益并没有因此而不再提升。
请体会一句话:“ 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总会让股票重新回到其长期趋势上来。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尽管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变化如此激烈,股票平均收益率仍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其原因也正在于此吧。”
全球闻名的耶鲁大学基金在过去30多年获得了平均年化13%左右的回报,咱们暂不提该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拥有的独特资源和另类交易手法。就依据首席投资官斯文森在《个人投资的创新方法》一书中建议美国个人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为:美股30%;其他发达国家股票15%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20% ; 美国长期债券15% ;美国通胀联结债券15% ; 新兴市场股票5%(新兴市场包含中国)
虽然这是针对美国投资者的建议,但您可以发现:1,建议以股票类资产为首的权益类投资就占了70%;2,建议不能只盯着美国市场,还要海外投资(包括其他发达国家还有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配置)
虽然这个不适用于绝大部分中国个人投资者,但对于想要提高保单长期收益的持有人来说,通过提高权益类资产占比和多范围、多区域的分散投资(不管是分散币种,还是资产类别),的确有很直接明显的帮助。
而且,同时做分散投资组合,这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办到,办好的。毕竟,保险公司有专门的债券投资团队,股票投资团队,地产投资团队,另类投资团队,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真没那么简单。
所以我们为什么可以利用长期分红型储蓄险为资产配置提供更多的机会?
作为可以保本的资产,它是普通人可以利用成熟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管理水平来获取更高长期收益的资产配置工具。咱们普通人需要做的,是放下一些小聪明,耐心等待,通过时间来换取更多的价值,而不是轻易地浪费掉本金。
即使香港分红保险的收益已经普遍高于内地传统的保证型年金险,但产品简册上,保司仍然要提醒客户:“因通胀关系,未来生活成本可能更高。因此,目前计划的保障或许未能满足您未来的需要”。这让内地那些终身不到4%年化收益的储蓄险情何以堪?
关于通胀的理解,您还可以看下这篇文章:
当我们坚持不动保单资金20年、30年,希望拿到更丰厚的复利回报,那是不是该想一想,既然牺牲了那么多时间,是不是该做一个收益更高一点的组合?而不是把资金通过保单大部分投向了所谓保本保息的债券型资产?
但是,
固定的收益并不等于固定的购买力啊。
回顾这篇文章:《股市长线法宝》读后感及对美元储蓄分红保单的看法
有客户会问,分散投保就能增加投资收益吗?
那我会回答:请问您觉得这份保险计划的收益高,是因为这家公司给了您百分百承诺能保证终身实现???
如果A计划的预期收益比B和C都高一点,但A的长期实现率平均为80%,B计划是90%, C为96%,那你只买A难道不觉得很亏?
那您怎么知道自己买的计划在未来最后被证明是A、还是B、还是C ?
买分红保险就类似于挑选基金,尤其是预期收益越高,越要注意,越是如此。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大家的盈利方式都差不多,但最后的成果当然会有差别。既然分红保险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我们有选择的权利,为什么只共享一家保险公司的利益,却可能要承担更加集中的风险?
过往的分红实现率只能代表保险公司的一部分实力,这是过去的一种证明,不代表未来。而未来的投资实力和成果,连保险公司自己的精算师和投资团队都无法精准预测。
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但是风险很难量化。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复杂环境和多变情况也就是保险公司和客户们都需要共同承担的风险。不论强大的精算师们用了多少的数据模型或者预估数据来反复测算才设计出产品,但可能还是有一些不利于保险公司的“肥尾事件”,或者“黑天鹅事件”, 可以看作是不可控的未知风险,比如突如其来的利差损。
这时,保险公司之前多收的保费还有多拿到的投资利润就可以用于平滑保险公司的投资和经营风险。但关键是否每一次都能这样完美地“平滑收益”(也叫做缓和调整),那每个保险公司各自的实际情况又不一样了。
以我的经验和意识来说,我不想只在一家公司那里等待惊喜。我也不相信谁能独占鳌头。
选择权在我们手里,面对同样的保险公司巨头难分胜负,虽然不至于严重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对于我们个人的利益来说,分散购买分红险就是分散投资,是最简单最安全,也是最实惠的办法。
就这样讲,各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越低,则该资产对投资组合的分散风险效果就越好。首先,分红保险资金已经通过不同地区的不同资产做了分散(试想亚太区的地产项目和美国的股市表现相关性是很弱的);
再分散投保不同保司的产品,因为各大保司之间的管理团队各自独立,互不干涉和影响,而是在相互竞争,这也是在分散风险。
当落实到具体如何选择分红计划的时候,就要结合个人的风险偏好和对未来规划的具体想法来分析了。
比如,想什么时候提取资金,是否想过一次性退保拿走所有现金价值;是为孩子的教育金做打算还是自己的养老金,还是要同时规划?有财富传承的目标吗?再来,能接受最多股票类权益类资产投资的占比是多少?平时自己的投资风格是怎样的?等等。
就看在香港保费收入排名前20的保险公司的数只产品,平均分红实现率都在80%及以上,每家公司我都可以给您说出两三只他们主打的,所以不用担心,请告诉我您的真实需求。(您要保险企业世界前50强,还是纯粹外资的,中资的,还是百年老企业,tell me )